《挽江西宋漕三首》
时间: 2025-01-27 04:0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江西宋漕三首 廖行之 〔宋代〕 蚤岁才名画省郎,会纡玉节惠三湘。 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 不便幽潜遗陋巷,更新文物萃书堂。 期公四海皆膏泽,太息思贤殄瘁章。
白话文翻译:
早年以才名著称于画省的郎官,如今奉玉节出使三湘之地,施惠于民。 以哀怜之心断案,使人民无怨言,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 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而是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 期望您能如膏泽般滋润四海,我深叹思贤若渴,写下这篇表达哀思的文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蚤岁:早年。
- 画省郎:指在画省(古代官署名)任职的郎官,此处指作者自己。
- 会纡玉节:指奉命出使。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
- 惠三湘:施惠于三湘之地(指湖南一带)。
- 哀矜折狱:以哀怜之心断案。
- 访问垂心虑最长: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
- 不便幽潜遗陋巷: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
- 更新文物萃书堂: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
- 期公四海皆膏泽:期望您能如膏泽般滋润四海。
- 太息思贤殄瘁章:深叹思贤若渴,写下这篇表达哀思的文章。
典故解析:
-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象征权威和使命。
- 三湘:指湖南一带,因其境内有湘江及其支流潇湘、蒸湘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尚的品德。此诗可能是作者在宋漕(宋代负责漕运的官员)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贤才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宋漕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贤才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宋漕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宋漕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诗中“哀矜折狱人无怨”一句,体现了宋漕以哀怜之心断案,使人民无怨言的公正和仁爱;“访问垂心虑最长”则表现了其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的为民情怀。后两句“不便幽潜遗陋巷,更新文物萃书堂”则展现了宋漕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而是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期公四海皆膏泽,太息思贤殄瘁章”则表达了作者对宋漕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贤才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品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蚤岁才名画省郎:早年以才名著称于画省的郎官,此处指作者自己。
- 会纡玉节惠三湘:奉命出使三湘之地,施惠于民。
- 哀矜折狱人无怨:以哀怜之心断案,使人民无怨言。
- 访问垂心虑最长: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
- 不便幽潜遗陋巷: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
- 更新文物萃书堂: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
- 期公四海皆膏泽:期望您能如膏泽般滋润四海。
- 太息思贤殄瘁章:深叹思贤若渴,写下这篇表达哀思的文章。
修辞手法:
- 比喻:“期公四海皆膏泽”中,将宋漕比作膏泽,形象地表达了对其滋润四海的期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宋漕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宋漕的赞美,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贤才的深切怀念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节:象征权威和使命。
- 三湘:指湖南一带,象征宋漕施惠的地方。
- 陋巷:象征民间的贫困和艰辛。
- 书堂:象征文化和知识的聚集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哀矜折狱人无怨”体现了宋漕的哪种品质? A. 公正 B. 仁爱 C. 智慧 D. 勇敢
- “访问垂心虑最长”中的“垂心虑”指的是什么? A. 深入民间访问 B. 用心最为深远 C. 关心民生 D. 忧国忧民
- “期公四海皆膏泽”中的“膏泽”比喻什么? A. 滋润 B. 恩惠 C. 贤才 D. 国家
答案:
-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廖行之《挽江西宋漕三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个人崇拜,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宋漕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廖行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