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益阳赵宰六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8 02:16:06

世治不忘兵,公深爱国情。

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

夜月鸣笳肃,秋风列燧平。

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益阳赵宰六首 其四 廖行之 〔宋代〕 世治不忘兵,公深爱国情。 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 夜月鸣笳肃,秋风列燧平。 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

白话文翻译:

在社会安定之时也不忘军事,您深深怀有爱国之情。 新建的汉军壁垒雄伟壮观,其气势压过了古老的吴国城池。 夜晚月光下笳声肃穆,秋风中烽火台排列整齐。 农民耕作自在舒适,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田亩。

注释:

  • 世治:社会安定。
  • 兵:军事。
  • 公:指赵宰,即赵汝愚,宋代政治家。
  • 雄张:雄伟壮观。
  • 新汉壁:新建的汉军壁垒。
  • 势压:气势压过。
  • 旧吴城:古老的吴国城池。
  • 鸣笳:笳声,古代军中乐器。
  • 肃:肃穆。
  • 列燧:排列的烽火台。
  • 浑自适:自在舒适。
  • 是处:到处。
  • 亩从横:纵横交错的田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0),字幼舆,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爱国情怀。这首诗是廖行之与赵汝愚的唱和之作,赵汝愚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益阳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怀。在社会安定之时,作者强调不忘军事,同时赞美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新旧军事设施和农业生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和对农业繁荣的喜悦。诗中“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一句,既展现了新建军事设施的雄伟,又暗示了国家的强盛。而“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则描绘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安定、农业繁荣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治不忘兵,公深爱国情。”:在社会安定之时也不忘军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2. “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新建的汉军壁垒雄伟壮观,其气势压过了古老的吴国城池,展现了国家的强盛。
  3. “夜月鸣笳肃,秋风列燧平。”:夜晚月光下笳声肃穆,秋风中烽火台排列整齐,描绘了军事设施的严整。
  4. “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农民耕作自在舒适,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田亩,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新旧军事设施的对比,突出了国家的强盛。
  • 拟人:“雄张”赋予新建壁垒以人的雄伟姿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在社会安定之时也不忘军事,同时赞美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汉壁:象征国家的强盛和军事的严整。
  • 旧吴城:象征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 夜月鸣笳:象征军事的肃穆和夜晚的宁静。
  • 秋风列燧:象征军事的严整和秋天的萧瑟。
  • 农耕:象征农业生产的繁荣和农民的自在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雄张新汉壁”指的是什么? A. 新建的汉军壁垒 B. 古老的吴国城池 C. 夜晚的笳声 D. 秋风中的烽火台

  2. 诗中“农耕浑自适”表达了什么? A. 农民的辛苦劳作 B. 农民的自在舒适 C. 军事的严整 D. 夜晚的宁静

  3. 诗中“世治不忘兵”强调了什么? A. 农业生产的繁荣 B. 国家安全的重视 C. 历史的沉淀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关怀。
  • 《秋夕》(杜牧):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和益阳赵宰六首 其四》: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关怀,但前者更侧重于边塞的景象,后者则同时赞美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
  • 《廖行之诗集》
  • 《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