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山茶腊梅》

时间: 2025-02-04 15:34:20

宫额沉黄涂就。

粉靥宝珠熏透。

近水试临妆,不是卷帘人瘦。

春又。

春又。

石上绿苔寒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山茶腊梅
作者: 姚华 〔清代〕

宫额沉黄涂就。
粉靥宝珠熏透。
近水试临妆,
不是卷帘人瘦。
春又。春又。
石上绿苔寒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宫殿的额头被沉黄的涂料漆抹过,面颊似乎被粉妆宝珠熏染得透亮。近水边试着化妆,却不是那卷帘人的纤瘦身影。春天又来了,春天又来了,石头上的绿苔因寒气而皱缩。

注释:

  • 宫额:指宫殿的额头部分,通常装饰华丽,象征权贵。
  • 沉黄:深沉的黄色,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粉靥:粉妆的面颊,形容容颜美丽。
  • 宝珠:形容面容如同珠宝般璀璨。
  • 临妆:试妆,准备化妆。
  • 卷帘人:指在窗帘后的人,形容隐秘和纤细的身形。
  • 寒皱:因寒冷而出现的皱褶,暗示春寒料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景象。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山茶腊梅》以细腻柔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妆容之美。整首词通过描绘宫殿的华丽与女子的妆扮,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开头的“宫额沉黄涂就”给人一种古典的美感,紧接着“粉靥宝珠熏透”则将观者的目光引向女子的容颜,展现了她的妍丽与娇媚。

“近水试临妆,不是卷帘人瘦”则暗含一种隐秘的美,仿佛是女子在水边准备妆扮,却又与卷帘人形成对比,暗示了她的独特和不群。最后“春又。春又。”的反复吟唱,不仅是对春天的期待,也仿佛在表达一种情感的流动与变化,呼应着自然的生机与个人的生命体验。

整首词流畅而富有韵律感,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女性美的礼赞,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精致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宫额沉黄涂就。”:描绘了宫殿的华丽装饰,暗示权力与美。
  2. “粉靥宝珠熏透。”:强调了女子的美丽,仿佛被珠宝的光辉所熏染。
  3. “近水试临妆,”:女子在水边准备妆扮,展现出一种娇羞与细腻。
  4. “不是卷帘人瘦。”:暗示女子的独特,仿佛在与他人比较。
  5. “春又。春又。”:春天的回归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6. “石上绿苔寒皱。”:描绘了春寒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细腻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粉靥宝珠”与“临妆卷帘”,展现了对比之美。
  • 拟人:通过“寒皱”描绘绿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反复:通过“春又”的重复,强化了春天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女性美的细腻描写,结合春天的气息,传达了生命的活力与柔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殿:象征权力与华丽。
  • 粉靥:代表女性的娇美。
  • :象征希望与生机。
  • 绿苔:自然的生命力,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姚华
    d) 王维

  2. “粉靥宝珠熏透”中的“宝珠”指的是? a) 珠宝
    b) 美丽的容颜
    c) 太阳
    d) 月亮

  3. 诗中提到的“卷帘人”象征什么? a) 隐秘的美
    b) 春天
    c) 伤心的人
    d) 自然的景象

答案

  1. c) 姚华
  2. a) 珠宝
  3. a) 隐秘的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李清照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李清照:同样以春天为主题,但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也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百家》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如梦令 山茶腊梅》的诗意,领略到清代诗人姚华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