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时间: 2025-01-24 19:28: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钵囊已解何山夏,
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里未须求七七,
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
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
至今花雨落毵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这个夏天,钵囊已经解开,何处的山水让我心怀惬意;堂前千顷的风光,让我又一次品尝到茶的美好。仙境中不必追求那七种福气,禅宗中我们可以随便聊聊那三种道理。今天这位高僧应该同我们共聚一堂,未来的日子里期待能一起朝拜弥勒佛。可惜的是,生公讲经的地方如今已无法见到,直到今天依然是花雨飘洒,细细落下。
注释
- 钵囊:佛教僧侣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这里指代僧人生活的简朴。
- 千顷:形容面积广大,常用来形容水田。
- 三三:这里的“三三”可能指代一些简单的道理或少数的念头。
- 弥勒:指弥勒佛,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和快乐。
- 生公:指代某位高僧,可能是诗人曾经的恩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于文人墨客繁盛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禅宗思想为核心,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与一位高僧告别时写的,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对高僧智慧的敬仰。诗中提到的“生公”可能是作者的恩师,包含了对师长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诗歌鉴赏
葛立方的《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教智慧的追求。诗的开头以“钵囊已解何山夏”引入,透露出一种宁静悠然的夏日气息,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得内心平静的体验。接着,诗人用“千顷堂前又饱参”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茶香四溢,令人陶醉。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转向了更深层的哲理思考,他提到“仙里未须求七七”,这不仅是对物质的超脱,更是对精神追求的指引,强调在禅宗中,简单的思想更为珍贵。对“远师”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师友的思念与共聚的期盼,而“弥勒它年可共龛”则流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渗透了禅宗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诗中“花雨落毵毵”的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钵囊已解何山夏:指僧侣的生活已经简单,享受着宁静的夏日。
- 千顷堂前又饱参:一片宁静的茶田,诗人再次在此品味生活。
- 仙里未须求七七:在修行的世界里,不必追求繁复的福气。
- 禅中聊共说三三:在禅意中,简单的道理更值得探讨。
- 远师今日宜同社:今天的聚会适合与远方的师友共聚。
- 弥勒它年可共龛:期待未来能一起朝拜弥勒佛。
- 不见生公讲经处:对生公的怀念,怀念其讲经的地方。
- 至今花雨落毵毵:时间流逝,花雨如织,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钵囊已解”和“千顷堂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感受,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人的告别、自然的描绘和对佛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友谊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钵囊:象征简朴与修行。
- 千顷堂前:象征丰饶的自然与心灵的滋养。
- 弥勒: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愿景。
- 花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钵囊”在诗中指代什么? A. 食物
B. 生活的简朴
C. 知识 -
“弥勒”象征着什么? A. 过去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实的烦恼 -
诗中提到的“生公”可能指代? A. 朋友
B. 恩师
C. 高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葛立方与王维的诗,二者都具有浓厚的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多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而葛立方则更注重于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佛教思想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禅宗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