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 蒯通》

时间: 2025-01-27 04:28:05

郦生方横死,蒯彻亦阳狂。

设不逢刘季,同趋一鼎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郦生方横死,蒯彻亦阳狂。设不逢刘季,同趋一鼎汤。

白话文翻译:

郦生刚刚死去,蒯彻也在疯狂。如果没有遇到刘季,我们就会一起走向同样的沉沦。

注释:

  • 郦生:指郦道元,字子骥,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因反抗权臣而被杀。
  • 蒯彻:即蒯通,字君平,战国时期的谋士,以直言敢谏著称,最终也遭到杀害。
  • 刘季:刘季,即刘备,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其仁义而受到后人的尊敬。
  • 鼎汤:指鼎中煮汤,象征着同遭厄运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华,号秋水,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与陆游、范成大等并称。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山水田园诗,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郦生与蒯彻的命运,表达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无奈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杂咏一百首 其二十 蒯通》通过简练的语言,提及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表面上看似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实则隐含了对社会动荡和权力腐败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郦生方横死,蒯彻亦阳狂”用短促的语气,直接切入主题,瞬间引人入胜,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惋惜与同情。诗人将他们置于同一命运之下,体现了历史的悲剧性和个体的无奈。

接下来的“设不逢刘季,同趋一鼎汤”则引发读者对命运的更深思考:如果没有刘季的出现,他们可能会共同走向死亡的结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喻,暗示着在动荡的时代中,多少有才能的人被迫走向绝路。

全诗构思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隐含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简单的对比与暗喻,刘克庄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郦生方横死:直接表述郦道元的不幸,突显社会动荡的残酷。
    2. 蒯彻亦阳狂:蒯通的疯狂是对其命运的反应,反映出个体在压迫下的挣扎。
    3. 设不逢刘季:设想一个不同的历史情境,暗含历史的偶然性。
    4. 同趋一鼎汤:结尾处的对比,强调了命运的无情和不可逆转。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及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关系,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暗喻:用“鼎汤”象征死亡,含蓄而有力。
  • 主题思想: 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个人与历史、命运与选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警示后人珍惜当下,关注社会。

意象分析:

  • 郦生、蒯彻:象征历史中的无辜者,反映社会压迫下个体的悲惨命运。
  • 刘季:象征仁义之士,在乱世中为人们带来希望与救赎。
  • 鼎汤:象征死亡与无情的命运,隐喻历史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郦生和蒯彻分别代表哪些历史人物?

    • A. 刘备和诸葛亮
    • B. 郦道元和蒯通
    • C. 李白和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鼎汤”主要象征什么?

    • A. 丰收
    • B. 死亡
    • C. 战斗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赞美
    • B. 对命运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蒯通》更侧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体命运的无奈,而李白则展现了一种豪放与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