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1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趋出范围表,方之大者乎。
理同然不异,隅至此俱无。
圣岂东西判,游何内外拘。
鹄边天浩浩,蜗角国区区。
广可包三极,微宁泣一夫。
晚知庄老诞,终向孔门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界限的超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提到的“趋出范围表”,意思是要超越狭隘的界限,而“方之大者”则暗示了广阔的天地。接下来的“理同然不异”说明了事物的本质是相同的,而“隅至此俱无”则表明了无角落可寻,意在强调无拘无束的思想境界。接着提到“圣岂东西判”,即圣人不应受到地域的限制,而“游何内外拘”则暗示不应被内外的界限所束缚。鹄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而蜗牛却局限于小小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表达了晚年对庄子思想的领悟,最终还是向孔子的学说靠拢。
注释:
- 趋出:走出,超越。
- 范围表:指狭窄的界限或范围。
- 方之大者:形容广阔无边的事物。
- 理同然不异:事物的道理本质上是相同的。
- 隅:角落。
- 圣岂东西判:圣人难道会因东西而有所区别吗?
- 游何内外拘:游荡何须被内外局限?
- 鹄:一种鸟,象征自由。
- 蜗角:蜗牛的角,象征局限和拘泥。
- 泣一夫:即使微不足道的人也会感到悲伤。
- 庄老:庄子,代表道家思想。
- 孔门:孔子的学说,代表儒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哲理和人生感悟,尤其在对道家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上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刘克庄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时期,反映了他对传统儒家教育的反思与对道家思想的追求。诗中表现出对思想自由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体精神追求的重视。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哲理性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局限的反思。开篇的“趋出范围表”即点明了诗的主题:超越固有的界限,追求更高的理想。接着“理同然不异,隅至此俱无”,则是在强调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局限只在于人们的视角和认知。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鹄”和“蜗”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由与拘泥的对立,鹄在无边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而蜗牛则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象征着精神的束缚。最后的“晚知庄老诞,终向孔门趋”则暗示了诗人对道家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反思,展现了他在晚年对传统学问的敬重与回归。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趋出范围表 - 表达了要超越局限的思想。
- 方之大者乎 - 形容事物的广阔无边。
- 理同然不异 - 强调事物的本质是相同的。
- 隅至此俱无 - 无角落可寻,意在强调无拘无束。
- 圣岂东西判 - 圣人难道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
- 游何内外拘 - 游历何必受到内外的限制?
- 鹄边天浩浩 - 鹄鸟在广阔天空中自由飞翔。
- 蜗角国区区 - 蜗牛却局限于小小的空间。
- 广可包三极 - 广泛的思想可以包容万象。
- 微宁泣一夫 - 微不足道的人也会感到悲伤。
- 晚知庄老诞 - 晚年对庄子思想的领悟。
- 终向孔门趋 - 最终还是向儒家思想靠拢。
修辞手法:
- 对比:鹄与蜗的对比突显自由与局限的区别。
- 比喻:用鹄和蜗象征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境界。
- 排比: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思想的自由,超越世俗的限制,倡导个体在精神上寻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融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鹄: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精神。
- 蜗:象征局限与狭隘的思维。
- 天空:象征广阔的思想和理想。
- 国:象征小我与小世界的局限。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载了字面意义,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局限、个体与社会、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鹄”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局限
C. 传统 -
“趋出范围表”意指什么? A. 保持现状
B. 超越局限
C. 依赖传统 -
诗人晚年对哪位哲学家的思想表示敬重? A. 庄子
B. 孟子
C. 孔子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但刘克庄更侧重于思想的自由与超越,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