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大渊痔疾》

时间: 2025-01-27 03:15:50

秋来日日候双凫,霍地光阴迫岁除。

古有客过雄寂寞,今无人问白何如。

苏先自说饥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车。

纵使村翁穷到骨,岂无薄醴与枯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讯大渊痔疾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秋来日日候双凫,霍地光阴迫岁除。
古有客过雄寂寞,今无人问白何如。
苏先自说饥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车。
纵使村翁穷到骨,岂无薄醴与枯鱼。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日复一日等待着候鸟的到来,光阴飞逝,岁末将至。古时候有客人经过这里,虽然寂寞,但总有人来访;如今却无人问津,真让人感到无奈。苏东坡自言自语,说他饥饿得只能够吃面条,蒙叟曾经嘲笑过他舔着车子。即便是村里的老翁穷得快要骨头都露出来,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酒和干鱼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凫:指的是成双成对的野鸭,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霍地:迅速地、突然地。
  • 岁除:指的是岁末,旧年结束的时刻。
  • 古有客过:古代曾经有客人途经此地。
  • 苏先:指的是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著名的词人、诗人。
  • 蒙叟:指的是蒙叟,指的是一位老人,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
  • 薄醴:指的是稀薄的酒。
  • 枯鱼:干鱼,象征着贫穷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苏先自说:提到苏东坡,说明他的遭遇与自己的境遇相似,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困境的反思。
  • 蒙叟曾嗤:可能是指对生活抱有不满的老者,借此表达对生活不易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贞甫,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岁末,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个人的孤寂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漠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问讯大渊痔疾》一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全诗以秋日的候鸟为引子,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首句“秋来日日候双凫”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秋天场景,候鸟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延续。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今无人问白何如”直白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失落与渴望。

“苏先自说饥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车”两句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遭遇,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苏东坡的自我调侃展现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自嘲,而蒙叟的嘲笑则传达了对生活不易的无情揭示。最后一句“纵使村翁穷到骨,岂无薄醴与枯鱼”更是将诗歌推向了高潮,表现出即使再贫穷,也总有些微的生活乐趣与希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情感深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日日候双凫:描绘秋天的日常,暗示时间的流逝。
  • 霍地光阴迫岁除:时间突然加快,岁末临近,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古有客过雄寂寞:提到曾经有客人来访,表现古今的对比。
  • 今无人问白何如:如今的孤独与无奈,感受到人情的冷漠。
  • 苏先自说饥餐面:引用苏东坡的自述,表现出生活的困窘。
  • 蒙叟曾嗤舐得车:描绘蒙叟的嘲笑,反映出生活的无情。
  • 纵使村翁穷到骨:即便再贫穷,也有生活的希望。
  • 岂无薄醴与枯鱼:生活中总会有微薄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表现出时代的变迁。
  • 引用:引用历史人物,增加了诗歌的厚度。
  • 比喻:通过“枯鱼”与“薄醴”象征生活的悲苦与微薄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情冷漠的失落感,对生命的珍惜与反思,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仍要寻找生活乐趣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凫:象征着秋天和生命的延续,带有温暖的情感。
  • 岁除:代表时间的流逝,给予人们一种紧迫感。
  • 饥餐面:暗示生活的困窘与自嘲。
  • 薄醴与枯鱼:象征贫穷但仍存在的生活乐趣,带有希望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东坡
    • D. 白居易
  2. “秋来日日候双凫”中的“双凫”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和谐
    • C. 生命的延续
    • D. 贫穷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人情冷漠的失落感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诗歌的赞美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同样表达孤独与困境的《春望》,杜甫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国破家亡的悲惨对比,展现了更为深沉的社会忧虑。
  • 对比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都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冷漠,但白居易更强调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