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食早荔七首
原文展示
万株绛翠图难画,一种甘滋味鲜知。但见美如西子舌,断无齼上玉环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美丽与美味。尽管有万株荔枝树,难以画出它们的绚丽与翠绿,只有一种荔枝的甘甜滋味才是人们所真正了解的。看那果肉如西施的舌头般美丽,绝对没有那种粗糙的玉环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株:形容荔枝树很多。
- 绛翠:指鲜艳的红色和翠绿的颜色,形容荔枝的色彩。
- 甘滋味:形容荔枝的甘甜滋味。
- 西子:指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形容荔枝果肉的美丽。
- 齼:指粗糙的,形容眉毛或其他。
典故解析
- 西子:西施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被后人传颂,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蓉峰,宋代诗人,生于1137年,卒于1180年。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荔枝成熟的季节,正是品尝荔枝的最佳时机,诗人借此抒发对美味的赞美与对荔枝美丽外表的欣赏。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食早荔七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色香味。诗的开头“万株绛翠图难画”,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荔枝树的繁多与丰盛,令人感受到荔枝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用“甘滋味鲜知”点出了荔枝的味道之美,强调了味觉体验的重要性。最后两句通过将荔枝果肉比作西施的舌头,表现了荔枝的细腻与柔美,完美地结合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感受。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比喻,既表达了对荔枝的爱恋,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美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株绛翠图难画:形容荔枝树的多和色彩鲜艳,难以用画笔表现出其绚丽的景象。
- 一种甘滋味鲜知:强调荔枝的独特风味,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 但见美如西子舌:赞美荔枝果肉的美丽,形象地将其比作西施的舌头。
- 断无齼上玉环眉:表示荔枝的果肉绝对没有粗糙之感,强调其细腻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荔枝的果肉比作西施的舌头,形象生动。
- 夸张:用“万株”来形容荔枝树的多,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赞美,既有对其外观的欣赏,又有对其味道的喜爱。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翠:象征美丽的事物,如同生活中的美好。
- 甘滋味:象征生活的甜美与满足。
- 西子:象征着绝世的美,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株绛翠图难画”中的“绛翠”指的是哪种颜色?
- A) 红色和绿色
- B) 蓝色和黄色
- C) 黑色和白色
-
“甘滋味鲜知”中的“鲜知”意指什么?
- A) 只有尝过才能知道
- B) 每个人都知道
- C) 无人知道
-
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肉的美丽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西施
- C) 貂蝉
答案
- A) 红色和绿色
- A) 只有尝过才能知道
- B) 西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美好自然和人际关系。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花果美味的细腻描写,与刘克庄的诗歌相呼应。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同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刘克庄则将重点放在了荔枝的美味与视觉美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