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十一首 其九》
时间: 2025-01-24 10:0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园芜尽,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
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
隔岸千山,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
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
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
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
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杂草已经长尽,我轻装归去,却依旧漂泊不定。
曾经挑选的船只,终究隐没在了某个地方,白发苍苍的人又该依靠谁呢?
隔岸千山,长堤十里,渔樵的乐趣随处可见。
稻田如同绣品一般,映衬着多少村落。
我最喜欢的是西跨湖桥,山峰回环,湖水环抱,丹青翠绿正好斟酌。
我为自己的居所在深竹之下作画,偶尔点缀一些风栏云幕。
春天桃花盛开,秋天枫树如火,随意施展丘壑的美景。
在贺祠红色的地方,酒旗斜斜飘扬在楼角。
注释
- 芜尽:杂草丛生的状态已被清除。
- 轻赍:轻装行李。
- 头白团焦:形容老人白发苍苍,面容憔悴。
- 渔樵乐:渔夫和樵夫的闲适乐趣。
- 丹翠:指山水的美丽色彩。
- 吾庐:我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慈铭(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北溟,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故乡的美景和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李慈铭在外漂泊多年,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此时写下此诗,以寄托对故乡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十一首 其九》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便将故乡的杂草清除作为归去的前提,体现了对故乡的期盼和怀念。接着,诗人流露出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头白团焦谁托"表明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亲情的渴望。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生动地展示了山水的美丽,"隔岸千山,长堤十里",描写了远山和长堤的壮观场景,令人神往。而“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富饶和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将自己的居所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为画吾庐深竹底",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传达出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园芜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象征着对过往时光的回忆。
- 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虽归乡,但心中仍有漂泊不定的忧愁。
- 旧拣牵船终隐地:暗示着曾经的归属感已不再,人生的无常。
- 隔岸千山:描绘出自然的壮丽与遥远。
- 长堤十里,大纵渔樵乐:生活的乐趣,简朴而美好。
- 稻田如绣:描绘了田园的美丽,彰显自然的和谐美。
- 最爱西跨湖桥:表达了对某个特定景点的深情眷恋。
-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四季变化,暗示着生命的轮回和流逝。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稻田如绣”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稻田的美丽,“峰回水抱”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 山水: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桃花与枫树:代表着春秋的更替与生命的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绝望
b) 怀念
c) 冷漠 -
“稻田如绣”中的“如”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
- b) 怀念
- a)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慈铭的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但李慈铭更强调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陶渊明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慈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