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十一首 其八》
时间: 2025-01-11 10:0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十一首 其八
作者:李慈铭 〔清代〕
镜湖八百,把轻烟软翠,荡成词境。
玉笛一声云外起,吹得鸳鸯都醒。
钿枕盟香,珊奁偎月,总是诗禅影。
风情何似,露痕凉堕花顶。
一自春水悠然,碧山老去,零落闲金粉。
牙板铜琶都歇绝,寂寞鱼龙谁听。
试谱冰弦,遍传莲女,唱彻江天迥。
苧萝溪上,万峰同斗妆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镜湖的美丽景色,轻烟和翠色交织成了一幅美妙的诗意画面。远处传来玉笛声,唤醒了沉睡的鸳鸯。钿枕散发着香气,珊瑚妆奁依偎在月光下,都是诗与禅的影像。这样的风情与花顶上的露珠凉痕相比又如何呢?自从春水缓缓流淌,碧山渐渐老去,金粉随风飘零,变得闲散了。牙板和铜琶停止了演奏,寂寞的鱼龙又有谁来倾听呢?我试着谱写冰冷的弦音,希望让莲女的歌声传遍江天的遥远。苧萝溪上,万峰在美丽的妆扮中争相斗艳。
注释
- 镜湖:比喻美丽的湖泊。
- 轻烟软翠:形容湖面上的烟雾和水色。
- 玉笛:指精美的笛子,象征音乐的优美。
- 鸳鸯:一种水鸟,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
- 钿枕、珊奁:钿枕是装饰的枕头,珊奁是盛放首饰的匣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诗禅影:诗歌与禅意的结合。
- 露痕:指露水的痕迹,象征清新和凉意。
- 零落闲金粉:形容春天的花瓣或金粉随风飘落,显得闲散。
- 鱼龙:指水中的生物,象征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清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富有情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热衷于诗词创作和吟唱的时期。李慈铭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镜湖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烟雾缭绕、充满诗意的自然场景。开篇用“镜湖八百”引入,既强调了湖的广阔,也暗示了其美丽。接着,音符的出现让整个场景生动起来,玉笛声如同音乐的灵魂,唤醒了湖中的鸳鸯,象征着爱情的觉醒。钿枕和珊奁的描写则突出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境。
随后,诗人借助春水和碧山的悠然流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金粉的零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提到“牙板铜琶都歇绝”,暗示着孤独和寂寞,似乎在询问,谁能倾听这份寂寞的心声。最后,诗人试图谱写出冰冷的旋律,希望莲女的歌声能够传遍遥远的江天,为这份寂寞带来一丝温暖。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湖八百,把轻烟软翠,荡成词境。
描述镜湖的宽广与美丽,轻烟与翠色交融,形成了如诗般的境界。 -
玉笛一声云外起,吹得鸳鸯都醒。
远处传来的玉笛声唤醒了鸳鸯,表现出音乐的魅力。 -
钿枕盟香,珊奁偎月,总是诗禅影。
描述钿枕的香气和珊奁的美丽,象征着诗意与禅意的结合。 -
风情何似,露痕凉堕花顶。
反问当前的景象与露水的清凉和花瓣的飘落有何相似之处。 -
一自春水悠然,碧山老去,零落闲金粉。
表达春水的悠然流淌与碧山的岁月流逝,金粉的飘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牙板铜琶都歇绝,寂寞鱼龙谁听。
音乐的停止带来了寂寞,问谁来倾听这些孤独的声音。 -
试谱冰弦,遍传莲女,唱彻江天迥。
试图谱写新的旋律,希望莲女的歌声传遍远方的江天。 -
苧萝溪上,万峰同斗妆靓。
描绘苧萝溪上万山竞相斗艳的美丽景象,象征自然的绚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鸳鸯的“醒”赋予了动物以人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音乐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是对生命意义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象征宁静与美丽的自然。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的关系。
- 玉笛:象征音乐的美妙与灵动。
- 钿枕、珊奁:象征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 春水、碧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镜湖”象征着什么?
A. 宁静与美丽
B. 生命的流逝
C. 友谊的珍贵
D. 音乐的魅力 -
“玉笛一声云外起,吹得鸳鸯都醒”中,鸳鸯的“醒”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爱情的觉醒
C. 自然的和谐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的“寂寞鱼龙谁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热情与友爱
D. 忧伤与思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慈铭的《念奴娇》都描绘了夜晚的美好,但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孤独,而李慈铭则更融合了自然景色与音乐的美感,展现出一种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慈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