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
时间: 2025-01-22 20:40:18
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
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
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
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
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
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
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
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值。
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
诏书宽大人乐生,吏安为弛威不行。
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
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徇名不知务。
精神折冲在本强,要以雍容在苍遽。
知无不为公自期,岂弟君子神所私。
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
此行属任良不恶,金鱼新佩明光墀。
谁言直谏居内少,淮南盗铸烦抚绥。
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
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
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
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
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
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
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
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值。
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
诏书宽大人乐生,吏安为弛威不行。
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
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徇名不知务。
精神折冲在本强,要以雍容在苍遽。
知无不为公自期,岂弟君子神所私。
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
此行属任良不恶,金鱼新佩明光墀。
谁言直谏居内少,淮南盗铸烦抚绥。
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白话文翻译:
自建隆年间开始论人才,士人地位与古代相比有高有低。
人才经过仁祖的时代,后来的年轻人再无希望。
老成持重,典章法令依旧在,杜公如玉般屹立于班列之中。
年轻时学问受教于圣贤,松柏经历寒冬见老节。
做官在乌府不久停留,正色威严空闻于帷幔之内。
人们的口碑并不一定真实,天赐名城仅是宽慰萧索。
王师刚刚缚住山西的酋长,朝廷却忧虑西部的情况。
凉州的旄钺何足依赖,岐陇地区需要公勤传递消息。
平生经国有雅志,任凭流行得以沉浮皆看价值。
做官施政要接近民众,金马严徐不过儿戏而已。
诏书宽厚使人乐生,官吏安能因而宽松威权。
金城怎能不囤积粮食,尧舜时代与民共享耕作。
茶盐之资何必追溯古代,俗儒只知徇名而不知务实。
精神折冲本身强大,务必以容态和气于苍莽。
知无不为公自期,岂是弟君子之私。
秦山渭水照耀车马,属城列县观其威仪。
此次出行不怕任良之责,金鱼新佩照亮明光之阶。
谁说直谏之人少在内,淮南的盗贼铸造烦恼抚慰。
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末汲公依然心有所思。
注释:
- 建隆:宋仁宗的年号。
- 仁祖:指北宋仁宗皇帝。
- 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
- 乌府:指官府。
- 金城:指金城(今甘肃省金昌市),象征经济富庶之地。
典故解析:
- 尧舜:古代贤明君主,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金马严徐:比喻形式化的官场生活,金马指权贵,严徐则形容官场上的严厉与轻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字允和,号惭愧,宋代文学家,以诗、词、文著称。其作品常关注社会民生,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晁补之送外舅出行之际,表达了对人才的思考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德行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展现了晁补之对人才的深刻思考和对政治形势的敏锐观察。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德才与士人地位,表达了对当时年轻人前途的担忧。而杜公的形象则是对理想官员的赞美,代表着坚守原则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政治理想。诗中反复提到的“公”字,强调了为公之心和公正之德的必要性,传达出作者对仕途和社会的深切期望。
诗中提到的“金城”和“茶盐”,不仅是对物质的关注,也是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希望通过良好的治理来安定民心、繁荣国家的愿望。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隆以来论人物:自建隆年间开始讨论人才。
- 得士与古相低昂:士人的地位与古代相比有高有低。
- 人才历数仁祖世:经过仁宗时代的人才。
- 后生嵬琐无复望:后辈年轻人再无希望。
(以下句子依此类推,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柏岁寒”,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 对仗:如“金马严徐”等,展现了工整的艺术形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官员德行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柏:象征坚定与长久。
- 金城:象征富饶、安定的国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坚韧
- C. 轻浮
-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 A. 充满希望
- B. 感到失望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
- 《春望》:同样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晁补之:两者均关心国家和社会,但杜甫的诗多表现忧国忧民,晁补之则更多聚焦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