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

时间: 2025-01-11 16:50:47

唤将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

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唤将梅蕊要同韵,羞杀梨花不解香。
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

白话文翻译:

唤醒梅花的花蕊来同唱一曲,
梨花的香气让人羞愧,它不懂得如何散发芬芳。
怎么到五月了,寒露依旧在宫殿上,
不与温暖的风一起送来晚上的凉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唤将:呼唤、召唤。
  • 梅蕊:梅花的花蕊,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羞杀:感到羞愧,形容梨花的香气让人感到自愧不如。
  • 不解香:不懂得如何散发香气,表明梨花虽然美但缺乏芳香。
  • 露寒殿:指露水在宫殿中仍然寒冷,象征着环境的寒意。
  • 薰风:温暖的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梅花和梨花,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美德和气质。梅花多在寒冬盛开,象征坚韧和高洁;梨花则是春天的象征,代表温柔和美丽。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环境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生于1055年,卒于1124年),字允和,号山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晁补之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丽、含蓄,常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酴醾》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对梅花与梨花的描写,表现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寒冷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酴醾》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梅花与梨花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先,诗的开头以“唤将梅蕊要同韵”引入,表现出对梅花的赞美,梅花的坚韧正是诗人心中理想的象征。接下来“羞杀梨花不解香”则巧妙地将梨花与梅花进行对比,虽然梨花的外貌美丽,但缺乏香气,暗示着内在的美与外在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诗的最后两句“如何五月露寒殿,不与薰风送晚凉”则是对环境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与思考。五月本是温暖的季节,但露水依旧寒冷,给人一种时光还未完全转暖的感觉。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映射了人心中的期待与失落。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轻盈的笔触,呈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唤将梅蕊要同韵:诗人呼唤梅花的花蕊,以期共同吟唱,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 羞杀梨花不解香:梨花美丽,却不懂得如何散发香气,暗含对美的追求和对内涵的渴望。
  • 如何五月露寒殿:质疑为什么在五月,露水依然寒冷,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 不与薰风送晚凉:温暖的风没有带来凉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蕊与梨花的对比,生动地传达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差异。
  • 拟人:梨花被形容为“羞杀”,赋予了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使得节奏感强烈,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梅花与梨花的对比,传达出对内涵与外表的思考,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蕊: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生命的顽强。
  • 梨花:象征着美丽与柔和,代表生活的温暖与柔情。
  • 露寒:象征环境的寒冷,反映诗人内心的失落。
  • 薰风:象征温暖与希望,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坚韧
    • C) 优雅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渴望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寒冷的无奈
  3. “羞杀梨花不解香”中的“羞杀”是指什么?

    • A) 感到自愧不如
    • B) 感到愉悦
    • C) 感到悲伤

答案:

  1. B) 坚韧
  2. C) 对寒冷的无奈
  3. A) 感到自愧不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酴醾》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酒与月的象征,而晁补之则通过梅花与梨花的对比,探讨内外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晁补之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