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3:47:31

灞桥柳,送行人。

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

月微昏。

昨岁边关征戍急。

翻使离歌激烈。

待君移作绕朝鞭。

破胡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灞桥柳,送行人。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月微昏。昨岁边关征戍急。翻使离歌激烈。待君移作绕朝鞭。破胡旋。

白话文翻译:

在灞桥的柳树旁,送别行人。千古以来,这柳树经历了多少次的攀折,疏疏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扬起了黄土。月光微昏,去年边关的征战紧急,离别的歌声因此变得激烈。我期待着你能把这歌声转化为朝鞭的声响,驱散敌人的旋风。

注释:

  • 灞桥:指的是灞河上的桥,古代多为送别之地。
  • 千古几经攀折:意指柳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许多人曾在此攀折柳枝。
  • 黄尘:指的是风扬起的尘土,象征离别的悲伤。
  • 边关征戍急:指的是去年边境的紧急征战,暗示了战事的严峻。
  • 离歌激烈:离别之歌情感激烈,反映了离别的痛苦。
  • 朝鞭:指的是朝廷的号角或战鼓,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期望。
  • 胡旋:指的是敌人的舞蹈或旋转,象征敌人的侵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古体诗和词作。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情感真挚,形式多样。汪东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描写离别和战争的主题上,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创作背景:

《柳含烟》系列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此诗写于战乱背景下,诗人通过柳树送别行人的意象,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诗歌鉴赏:

《柳含烟 其三》以灞桥的柳树为起点,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离别场景。诗中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示了千古以来人们对离别的共鸣。柳树的摇曳不仅为诗人带来了视觉的美感,更引发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先以柳树送别行人,接着引入边关的急迫战事,最后以激烈的离歌和期待的朝鞭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柳树象征着柔情与哀愁,而边关的急迫则映衬出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情味。

诗中情感的激烈与细腻并存,尤其是“待君移作绕朝鞭”的期待,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这种期盼不仅是对友人的眷恋,更是对国家和平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整首诗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展现了汪东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感性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灞桥柳,送行人。”:开篇即点明地点和主题,柳树在送别行人,营造离别的氛围。
  • “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通过柳树的历史,表达离别的常态,疏枝摇曳则象征离愁别绪。
  • “月微昏。”:月光昏暗,暗示着离别的悲伤和不安。
  • “昨岁边关征戍急。”:提到去年的战争,增添紧迫感,暗示离别与战乱的关系。
  • “翻使离歌激烈。”:离别之歌因战事而变得更加激烈,情感更加深沉。
  • “待君移作绕朝鞭。”:期盼将离歌转化为对抗敌人的力量,体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关心。
  • “破胡旋。”:象征着对敌人的反击,表达了勇敢和坚定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象征着离别与哀愁,黄尘则可视为离愁的具象化。
  • 拟人:柳树的摇曳仿佛在诉说离别之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情感,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柔情。
  • 黄尘:象征动荡与悲伤。
  • 月光:象征幽暗与孤独。
  • 离歌:象征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思念。
  • 朝鞭:象征对国家的忠诚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灞桥柳,送行人”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友情
    • C. 战争
  2. “昨岁边关征戍急”中的“急”字表示什么?

    • A. 轻松
    • B. 紧迫
    • C. 迟缓
  3. 诗中提到“破胡旋”,这一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反击敌人
    • C. 离别

答案:

  1. A. 离别
  2. B. 紧迫
  3. B. 反击敌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离别之情。
  • 《春望》 by 杜甫:反映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离骚》 by 屈原与《柳含烟》中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均展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但《离骚》更加侧重个人命运与理想的追求,而《柳含烟》则更强调战乱背景下的离别与对国家的期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样的格式和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柳含烟 其三》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