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辰州上元)》

时间: 2025-01-22 03:28:11

城东楼阁连云起。

冠绝辰州市。

莲灯初发万枝红。

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

花衢柳陌时年时静。

刬地今年盛。

棚前箫鼓闹如雷。

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辰州上元)》
作者: 王庭 〔宋代〕

城东楼阁连云起。
冠绝辰州市。
莲灯初发万枝红。
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

花衢柳陌时年时静。
刬地今年盛。
棚前箫鼓闹如雷。
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城东的楼阁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冠绝于辰州的城市之中。正值元宵佳节,万枝红灯初放,宛如江南的美丽风景,映照在半天的天空中。在这宁静的花街柳巷中,时光仿佛静止,特别是在今年的丰收之际。棚前的箫鼓声如雷震耳,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尤其是辰溪的女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增添了节日的欢快。


注释:

  • 城东:指城的东边。
  • 楼阁:指高楼和阁楼。
  • 连云起:形容楼阁高耸如云。
  • 莲灯:元宵节时点的灯笼,形状如莲花。
  • 花衢柳陌:指花街和柳巷。
  • 刬地:丰收的土地。
  • 箫鼓:笛子和鼓,指音乐。
  • 辰溪女子:指辰溪地区的女子。

典故解析:

“冠绝辰州市” 可以理解为高耸入云的楼阁在辰州城中独一无二。“莲灯初发”暗指元宵节时点燃的灯笼,象征着喜庆和团圆。“舞三台”是指在庆典时女子在舞台上表演,表现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描绘了盛大的节日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辰州上元)》以元宵节为背景,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与美丽景象。诗的开头通过“城东楼阁连云起”描绘出高耸的楼阁,气势恢宏,表现了城市的繁荣与文化的积淀。接着通过“莲灯初发万枝红”展现了节日的色彩与生机,色彩鲜明的灯笼与江南的风景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既热闹又优雅的节日气氛。

诗中“花衢柳陌”描绘了节日的宁静时光,暗示着人们在欢庆丰收的同时,也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宁静的时光与“棚前箫鼓闹如雷”形成鲜明对比,极大地增强了节日的欢快感,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最后“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女子的舞蹈代表着青春与美好,增加了节日的活力。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元宵节的喜庆与和谐,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东楼阁连云起:描绘高耸的楼阁,气势磅礴。
  2. 冠绝辰州市:强调其在城市中的独特地位。
  3. 莲灯初发万枝红:象征节日的欢庆,处处灯火辉煌。
  4. 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比喻美丽的灯光如江南的风景,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5. 花衢柳陌时年时静:描绘节日时街道的宁静,增添了一种美好的节日气氛。
  6. 刬地今年盛:表达今年的丰收,喜庆的气氛更浓厚。
  7. 棚前箫鼓闹如雷:音乐声响亮,显示节日的热闹。
  8. 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女子的舞蹈为节日增添活力,展现了青春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笼比作江南的风景,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花衢柳陌”与“棚前箫鼓”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夸张:形容楼阁“连云起”,彰显其雄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节日的欢愉与繁荣的赞美,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阁:象征城市的繁荣与文化的积淀。
  • 莲灯:代表着元宵节的喜庆氛围。
  • 花衢柳陌:展现了宁静的生活场景。
  • 箫鼓:象征节日的热闹与欢快。
  • 女子舞:象征青春与活力,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莲灯”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花朵
    • B. 元宵节的喜庆
    • C. 城市的繁荣
  2. “城东楼阁连云起”中的“连云”是指什么?

    • A. 楼阁很高
    • B. 楼阁与云相连
    • C. 楼阁被云遮住
  3. 诗中“棚前箫鼓闹如雷”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安静的节日
    • B. 热闹的节日
    • C. 悲伤的场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 《灯下即事》 - 陆游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热闹的节日气氛,情感上更为激昂;
  • 王庭的《虞美人》则更注重细腻的景象描绘与节日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宵节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