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鸟绝,怒涛吞。
踏天无路割苍云。
竹縆缒厓横板坐。
樵斤和。时有飞霞身畔过。
白话文翻译:
鸟儿飞走了,怒涛吞噬着一切。
脚踩上天却无路可行,割裂了苍穹。
我坐在陡峭的山崖上,竹子做的吊床摇晃着。
伐木的斧头声和谐悦耳,偶尔有飞霞从身边掠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鸟绝:飞鸟已经看不见,表示一片寂静。
- 怒涛吞:指波涛汹涌,吞没了周围的一切。
- 踏天无路:意指身处高处,想要跨越天际却无路可行。
- 割苍云:形象地描绘出高空的压迫感,仿佛要将苍穹撕开。
- 竹縆:竹子编制的吊床。
- 缒厓:指悬崖,形容坐在高耸的地方。
- 樵斤和:伐木的斧头声和谐,表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融。
- 飞霞:指天边的云彩,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飞鸟”、“怒涛”等意象常见于古诗词,表达了孤寂与壮阔的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诗词作品流传于世。其诗风多受山水自然影响,常以独特视角观察周遭,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时期,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我反省,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其六》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诗的开头“飞鸟绝,怒涛吞”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人之无力,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以“踏天无路割苍云”来表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渺小,仿佛一切努力都显得微不足道。接着,诗人描写自己坐在竹编的吊床上,静静地感受着樵夫的斧声,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最后一句“时有飞霞身畔过”则通过飞霞的轻盈和瞬间,传达了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哲学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鸟绝,怒涛吞。
诗人通过“飞鸟绝”描绘出一种孤寂的环境,配合“怒涛吞”所传达的力量感,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踏天无路割苍云。
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助与无路可走,仿佛在高处却被天际的苍云所压迫。 -
竹縆缒厓横板坐。
诗人选择在高处静坐,竹制的吊床带来一种自然的和谐感,显示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樵斤和。时有飞霞身畔过。
樵夫的斧声与飞霞的轻盈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飞鸟绝,怒涛吞”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飞霞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存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鸟:象征自由与孤独。
- 怒涛:代表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抗拒。
- 竹縆: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简朴生活。
- 飞霞:代表瞬息万变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怒涛吞”是指什么? A. 平静的湖面
B. 汹涌的波涛
C. 飞鸟的鸣叫 -
“踏天无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自在
B. 无助与渺小
C. 兴奋与快乐 -
诗中的“飞霞”象征什么? A. 无尽的孤独
B. 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C. 无边的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自然的雄伟,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敬畏。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朱祖谋与清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