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杂兴二首》
时间: 2025-01-11 10:1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郊居杂兴二首
阮大铖
野绿何茫茫,莫辨行人路。
我居向山曲,草树复纠互。
辟谷耻未能,炊烟时一露。
遂引同心来,琴书屏情愫。
恻视城市间,攘攘顿成误。
绿香蒲水壮,清吹松风鹜。
于此话桑麻,坐阅春山暮。
夷犹讵忍分,茗糜聊已具。
白话文翻译:
这片野地绿意盎然,令人难以分辨行人的路。我居住在山的曲折处,草木交错,形成一片迷雾。虽然我还未能做到辟谷,但偶尔能看到炊烟袅袅升起。因此,我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琴瑟相伴,书卷相依,分享情感。对城市的喧嚣,我满怀怜悯,纷乱的景象令人感到迷惘。绿色的香蒲在水边茂盛,清风徐来,松树摇曳。我们在这里谈论着农桑,坐在春天的山中,观赏着黄昏的美景。怎能忍心离别呢?即使茶与酒在这里已经备齐。
注释:
- 辟谷:指一种古老的修道方式,意为不吃谷物,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 炊烟:指烟雾,通常是指做饭时冒出的烟。
- 桑麻:指桑树和麻,象征着农村的田园生活。
- 茗糜:即茶和酒,表示生活的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阮大铖(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而受到文人喜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在当时社会动荡,文人纷纷追求安宁的生活,阮大铖的作品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
诗歌鉴赏:
阮大铖的《郊居杂兴二首》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喧嚣的厌倦。诗的开篇,通过“野绿何茫茫,莫辨行人路”描绘出一幅绿意盎然的山野图景,给人以宁静而迷失的感觉。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对于生活方式的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虽未能完全实现辟谷的理想生活,但偶尔的炊烟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隐逸,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现实。随后,他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闲暇时光,琴书相伴,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和谐。
在对比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时,诗人以“恻视城市间,攘攘顿成误”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深切忧虑。繁忙的城市生活让人迷失,而在自然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则显得更加真实和亲切。最后,诗人通过“夷犹讵忍分,茗糜聊已具”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哪怕生活简单,却充满了温情和满足感。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幽远,情感真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田园生活的美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绿何茫茫,莫辨行人路。
描述了广袤的绿色田野,令人难以分辨行人的方向,暗示了田园的辽阔和宁静。 -
我居向山曲,草树复纠互。
诗人居住在山的曲折处,草木交错,营造出一种迷失和安静的氛围。 -
辟谷耻未能,炊烟时一露。
体现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虽未能完全做到,但偶尔的炊烟让他感到温暖。 -
遂引同心来,琴书屏情愫。
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发出邀请,共同享受音乐和书籍,增进情感交流。 -
恻视城市间,攘攘顿成误。
对于城市的繁忙感到忧虑,城市的喧嚣使人迷失。 -
绿香蒲水壮,清吹松风鹜。
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
于此话桑麻,坐阅春山暮。
在这里谈论农桑,享受春天的黄昏,表现出田园生活的闲适。 -
夷犹讵忍分,茗糜聊已具。
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虽然生活简单,却充满了满足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田园生活与城市生活进行对比,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对仗:诗中多次出现对仗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繁忙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朋友间真挚情感的珍视。通过自然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绿:象征着生机与自然,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炊烟:象征着温暖和归属感,表明尽管未能完全实现理想生活,仍有生活的亮点。
- 琴书:象征着文化与友谊,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桑麻:象征着农村生活与劳动,体现出朴实的生活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辟谷”指的是什么?
- A. 不吃谷物
- B. 吃谷物
- C. 向山隐居
- D. 聚会
-
诗人对城市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忧虑
- C. 无所谓
- D. 渴望
-
诗中提到的“茗糜”指的是什么?
- A. 菜肴
- B. 茶和酒
- C. 食物
- D. 书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更加强调了孤独与沉思的情感。
- 陶渊明的《饮酒》则以饮酒为切入点,展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二者风格相近,皆有对田园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清诗词选》
- 《阮大铖诗文集》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