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白话文翻译:
这两块白玉是鸱夷所产,它们的光泽如同黑色的磷光。
这玉石的价值可以用千金来形容,但世人却无法真正识别它的真伪。
即使是画家描绘的颜色也不一样,轻与重之间更是有着不同的标准。
不要轻信玉工的言辞,最终只有徒然让荆国的人感到悲伤。
注释:
- 鸱夷:古代的一种玉石,传说产于楚地,象征珍贵。
- 缁磷:缁是黑色,磷是发光的物质,形容玉石的光泽。
- 千金价:形容其价值极高。
- 丹青:指绘画,丹青非异色意指画作中的颜色与实际物品颜色不同。
- 荆国人:指荆国的人民,可能暗示对珍宝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时事。陈子昂在文学上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宗”。
创作背景:在唐代,玉石被视为象征权贵和财富,诗中表现出对玉石真伪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真实价值的迷失。
诗歌鉴赏:
《观荆玉篇》通过对玉石的描写,揭示了对真伪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警醒。诗歌开篇便以“鸱夷双白玉”引入,展现出玉石的珍贵和美丽,让人不禁想象其光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举世莫知真”不仅是对玉石的感叹,实际上也是对人们在追求物质时的自省。
诗中提到“勿信玉工言”,这不仅是对玉工的警告,更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评判,尤其是在物质的诱惑面前。最后一句“徒悲荆国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这种悲哀不仅限于对荆国人民的同情,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鸱夷双白玉”——引入主题,呈现珍贵的玉石。
- “此玉有缁磷”——强调玉石的独特光泽。
- “悬之千金价”——说明其高昂的价值。
- “举世莫知真”——人们难以辨别真伪。
- “丹青非异色”——艺术表现与真实物体的差异。
- “轻重有殊伦”——玉石的轻重标准各异。
- “勿信玉工言”——警告不要轻信工匠的话。
- “徒悲荆国人”——对荆国人群体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缁磷”比喻玉石的光泽。
- 对仗:如“丹青非异色”与“轻重有殊伦”,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价值的思考,警示人们在追求财富时要保持清醒,避免盲目跟风。
意象分析:
- 玉石:象征财富与权力,体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
- 黑色磷光:象征虚幻与欺骗,暗示人们对真相的误解。
- 荆国人:代表了对追求物质而失去真实价值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鸱夷双白玉”指的是何种珍贵物品?
- A. 白玉
- B. 琥珀
- C. 翡翠
答案:A
-
“勿信玉工言”这句话传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信任工匠
- B. 不轻信他人
- C. 追求名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荆国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惋惜
-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子昂与李白在对玉的描写上,李白更偏向于赞美与抒情,而陈子昂则更关注于真伪与价值的辨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