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戊午岁末,闻应豪夫妇车祸见殒。悽然南望,赋此吊之》
时间: 2025-01-27 03:4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戊午岁末,闻应豪夫妇车祸见殒。悽然南望,赋此吊之
断砚脂枯,空帏影绝,情天不庇栖香。
黯黯车尘,偏教蝶魄成双。
可堪寒暖相怜际,奈欢缘比梦难长。
几多时翠护红持,谱就鸳鸯。
空山怨宇啼清夜,算并门雁侣,未抵悽凉。
纵有连枝,他生应自茫茫。
残图剩句教谁补,待招魂重写回肠。
怎禁他老泪沧洲,白发殊乡。
白话文翻译
在戊午年的岁末,我听闻应豪夫妇因车祸而不幸去世,心中凄凉,向南方眺望,赋诗以吊唁。
砚台上的墨汁已干,空荡的帷幕影子消失,情天似乎不再庇护那栖息的香气。
车尘暗淡,偏偏让那如蝶般的灵魂成双成对。
可惜寒暖之间的相怜时刻,欢聚的缘分却如梦般难以长久。
多少时光翠绿护持着红艳,谱写了一曲鸳鸯之歌。
空山中怨恨的宇宙在清夜中啼哭,算是门前的雁侣,也未能抵挡那凄凉。
即使有连理枝,来世也应是茫茫无期。
残存的图画与句子又让谁来补全,等着召唤灵魂重写那回肠的诗篇。
怎能忍受他在沧海边流下的老泪,白发已归异乡。
注释
- 断砚脂枯:砚台上的墨汁干枯,象征着创作的停滞和悲伤的情绪。
- 空帏影绝:空荡的帷幕下再无身影,暗示失去和孤独。
- 蝶魄成双:形容夫妻情深,灵魂双双相伴。
- 寒暖相怜际:指亲情之间的温暖与冷淡相互依存的时刻。
- 几多时翠护红持:指时间的流逝中,翠绿的岁月保护着红色的美好。
- 空山怨宇:空旷的山谷中,宇宙也在哀叹,表现了整体的悲凉。
- 连枝:比喻夫妻的紧密关系。
- 残图剩句:指留下的未完成的诗句和图画,象征未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庸斋(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以悲伤的情感为主线,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戊午年末,因应豪夫妇因车祸去世,作者感受到深切的悲痛与哀悼,因此赋诗以吊唁。
诗歌鉴赏
此诗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作者对应豪夫妇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起首两句“断砚脂枯,空帏影绝”,便隐喻了失去与孤独,砚台的干枯象征着创作与情感的终止。而“黯黯车尘,偏教蝶魄成双”则以车尘暗淡映衬出灵魂的双双相伴,体现了哀痛之情。接下来几句则探讨了欢聚的缘分如梦般难以长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思考,“纵有连枝,他生应自茫茫”一语道出了对再生的渺茫期待。诗的高潮在于“残图剩句教谁补”,沉重的悲痛使得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变得虚无缥缈,最终以“怎禁他老泪沧洲,白发殊乡”收尾,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无尽怀念和对已逝亲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结构严谨,意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砚脂枯:象征创作的停滞,心情沉重。
- 空帏影绝:暗示孤独与失落,情感的缺失。
- 情天不庇栖香:情感无法庇护,渺小而无助。
- 黯黯车尘:车辆的尘埃,象征着悲剧的降临。
- 偏教蝶魄成双:灵魂的双重,体现了夫妻之间的深情。
- 可堪寒暖相怜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复杂的。
- 奈欢缘比梦难长:人生的聚散如梦。
- 几多时翠护红持:岁月的流逝与美好的留存。
- 谱就鸳鸯:比喻美好的爱情。
- 空山怨宇啼清夜:孤独的山谷中,宇宙也在哀叹。
- 算并门雁侣:即使有伴侣,也难以抵挡凄凉。
- 纵有连枝:即使有紧密关系,未来仍是渺茫。
- 残图剩句教谁补:尚未完成的情感与创作,等待补全。
- 待招魂重写回肠:渴望重聚与情感的延续。
- 怎禁他老泪沧洲:无法忍受的悲痛与思念。
- 白发殊乡:白发已归异乡,象征着无法再相见的悲伤。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蝶魄成双”)、拟人(如“怨宇啼清夜”)、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台:象征创作与情感的枯竭。
- 蝶魄:象征灵魂的双重与爱情的无常。
- 寒暖:象征亲情的复杂。
- 空山:象征孤独与哀怨的空间。
- 连枝:象征紧密的夫妻关系。
- 泪:象征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砚脂枯”意指: A. 生活富裕
B. 创作停滞
C. 感情美好
D. 亲情深厚 -
诗中提到的“蝶魄成双”象征: A. 夫妻情深
B. 孤独生活
C. 亲情羁绊
D. 友情长存 -
“纵有连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重聚
B. 对未来的渺茫
C. 生活的美好
D. 亲情的温暖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朱庸斋的《高阳台》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探讨孤独与失落,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逝者的追思,而后者则在酒中寻找慰藉。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朱庸斋同样的情感基调,但杜甫更强调家庭的温暖与期盼,朱庸斋则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朱庸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