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雪寄崖阴,浅碧已生纤草。
三两幽花谁见,有诗人能道。
春寒犹锁玉楼人,寻芳喜侬早。
偏有小黄蝴蝶,更比侬先到。
白话文翻译:
残存的雪映照在山崖的阴影下,浅绿色的草已经长出细嫩的新芽。
三两朵幽静的花儿又有谁能看到呢?唯有诗人能够道出它的美妙。
春寒依旧锁住了楼中的人,寻花的人早已喜悦而来。
偏偏有只小黄蝴蝶,更比你我更早飞到了这里。
注释:
- 残雪:指的是冬天残留的雪,象征寒冷。
- 崖阴:山崖的阴影,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冷清。
- 浅碧:浅绿色,形容春天草木复苏的景象。
- 幽花:指稀少而幽静的花朵。
- 锁玉楼人:形容春寒还未散去,楼中的人被锁在里面,无法出门。
- 寻芳:寻找花香,指春天赏花的活动。
- 侬:古代汉语中“你”的意思。
- 小黄蝴蝶:象征春天的到来,活泼而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惠如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活跃于清代中期。她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独特观察而受到称赞。吕惠如的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常表达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好事近》创作于春季,正值残雪融化之际,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在这个时节,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好事近》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中通过残雪、草木、花朵和蝴蝶等意象,展现了春寒依旧与春意盎然之间的微妙对比。诗人在开篇即以“残雪寄崖阴”引入,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接着,诗人以“浅碧已生纤草”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草的嫩绿色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暗示着春天带来的生机。此时,作者又提到“三两幽花谁见”,不仅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春寒犹锁玉楼人,寻芳喜侬早”表达了春寒对人们活动的限制,令人感到一丝无奈,但“偏有小黄蝴蝶,更比侬先到”则传达了一种生机与活力,蝴蝶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生命的坚持与希望。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雪寄崖阴:残雪依旧留在山崖的阴影中,象征着寒冷和冬天的余韵。
- 浅碧已生纤草:春天的气息已然来临,草木开始复苏,展现生机。
- 三两幽花谁见:稀疏的花朵无人关注,暗示美好往往被忽视。
- 有诗人能道:唯有诗人能感知并表达这些微妙的美。
- 春寒犹锁玉楼人:春寒仍旧让人们无法出门,表现出一种被束缚的感觉。
- 寻芳喜侬早:寻找花香的人早已兴致勃勃,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
- 偏有小黄蝴蝶:小黄蝴蝶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活泼而生动。
- 更比侬先到:蝴蝶比人们更早感受到春的气息,传达出生命的敏感与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残雪寄崖阴,浅碧已生纤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蝴蝶比作有生命的存在,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比喻:用“锁”形容春寒对人的束缚,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对生命与美好的渴望。诗人在春寒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热爱。诗歌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冬天的遗留与寒冷。
- 浅碧:春天生机的象征。
- 幽花:美好事物的稀有与孤独。
- 蝴蝶:生命活力的象征,春天的使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残雪”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遗留
- C. 夏季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小黄蝴蝶”代表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落叶
-
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主要体现在哪一句中?
- A. 春寒犹锁玉楼人
- B. 三两幽花谁见
- C. 偏有小黄蝴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春夜喜雨》与《好事近》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侧重于雨水滋润大地,表现了一种丰盈与生命力;而后者则通过对残雪与草木的对比,表现出春寒中的生命渴望与孤独感。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吕惠如研究》
- 《古典诗词精华解析》
- 《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