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雁孤风乍临渚,两雁将飞未成举,
三雁群行依宿莽。芦花已倒江上风,
云间分飞那可同。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雁在风中刚刚来到水边,两只雁正准备起飞却尚未振翅,
三只雁成群飞行依靠着草莽宿歇。芦花在江风中已然倾倒,
云间的雁群分飞,如何能够再相聚。
注释:
- 雁:指大雁,是一种迁徙的水鸟。
- 乍:刚刚,突然。
- 渚:水边的小洲或沙洲。
- 成举:飞起,起飞。
- 宿莽:指在草丛中栖息。
- 芦花:芦苇的花,象征秋天的荒凉。
- 江上风:江边的风,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分飞:指鸟群分开飞行。
典故解析:
“雁”在古诗词中常象征离别和思念。雁群的迁徙生动反映了秋天的到来及其带来的孤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忠惠,号惭愧,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在政治上曾短暂任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隐居于江南,晚年更是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季,作者通过描写雁群的迁徙与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别孤独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萧瑟的氛围。诗中通过对雁群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一雁孤风乍临渚”便设定了孤独的基调,接着描绘了两只雁正要起飞却未能如愿,暗示着一种未完成的情感或理想。三只雁的“群行”则与前两句形成对比,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幻。
而“芦花已倒江上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风中的芦苇,进一步加强了诗中的秋意,传达出一种凋零和失落的情感。最后一句“云间分飞那可同”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对分离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渴望。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晁补之将个人情感与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雁孤风乍临渚”:孤雁突如其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感觉。
- “两雁将飞未成举”:两只雁准备起飞,但未能如愿,暗示一种未实现的愿望。
- “三雁群行依宿莽”:三只雁成群飞行,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但也暗含着流散的惆怅。
- “芦花已倒江上风”:芦花因风而倒,象征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无常。
- “云间分飞那可同”:云间的分飞,暗指离别与难以再聚的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雁群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变迁。
- 拟人:芦花的倾倒仿佛在诉说秋天的悲哀。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孤雁:象征孤独和离别。
- 雁群:象征团聚与和谐。
- 芦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江风: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鸟
- B. 雁
- C. 鸡
-
“芦花已倒江上风”中,芦花的状态是?
- A. 直立
- B. 倾倒
- C. 开放
-
诗人通过描绘雁群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战争带来的荒凉形成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选》:对晁补之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背景和风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