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祝季通韵》
时间: 2025-02-04 16:1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破苍苔马有声,百金一诺不寒盟。挥犀议论高流辈,落笔典刑追老成。犯雪方知松节直,截河不变济流清。论交独许吾同调,翻覆从渠自世情。
白话文翻译:
踏破苍苔,马蹄声响,百金之诺,不失信于盟约。挥动犀角,议论高超,超越同辈,落笔之间,追寻老成之风。经历风雪,方知松树的节操正直,截断河流,不变的是济水的清澈。论交友,只许与我同调,世事翻覆,自有其规律。
注释:
- 踏破苍苔:形容行走艰难,苍苔指青苔。
- 百金一诺:形容诺言极其珍贵,不可违背。
- 挥犀:挥动犀角,比喻议论高超。
- 典刑:典范,指老成持重的风格。
- 犯雪:经历风雪,比喻经历艰难。
- 松节直:松树的节操正直,比喻坚贞不屈。
- 截河:截断河流,比喻改变自然。
- 济流清:济水的清澈,比喻不变的本质。
- 论交:论交友之道。
- 同调:志同道合。
- 翻覆:世事的变迁。
- 从渠:随它,指顺应世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豪放、直抒胸臆为主。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世情的看法,体现了其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炎与友人祝季通韵的和诗,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议论,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世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坚守信念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世情的独到见解。首联以“踏破苍苔”和“百金一诺”开篇,既描绘了艰难的行走,又强调了诺言的珍贵。颔联和颈联通过“挥犀议论”、“落笔典刑”、“犯雪方知松节直”、“截河不变济流清”等句,表达了作者对高超议论和坚守节操的追求。尾联则以“论交独许吾同调”和“翻覆从渠自世情”作结,表明了作者在交友和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态度,即只与志同道合者交往,顺应世情而不失本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破苍苔马有声:描绘了艰难的行走,苍苔象征着艰难的环境,马蹄声则暗示了坚定的步伐。
- 百金一诺不寒盟:强调了诺言的珍贵和不可违背,百金象征着诺言的价值。
- 挥犀议论高流辈:比喻议论高超,犀角象征着智慧和洞察力。
- 落笔典刑追老成:表达了作者对老成持重风格的追求,典刑指典范。
- 犯雪方知松节直:通过经历风雪,方知松树的节操正直,比喻经历艰难才能见真性情。
- 截河不变济流清:截断河流,不变的是济水的清澈,比喻不变的本质。
- 论交独许吾同调:表明了作者在交友时的态度,只与志同道合者交往。
- 翻覆从渠自世情:世事翻覆,自有其规律,表达了顺应世情而不失本心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挥犀议论”、“犯雪方知松节直”等句,通过比喻增强了表达的形象性和深刻性。
- 拟人:如“截河不变济流清”,将河流拟人化,表达了不变的本质。
- 对仗:如“踏破苍苔马有声,百金一诺不寒盟”,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世情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坚守节操和顺应世情的态度。
意象分析:
- 苍苔:象征艰难的环境。
- 马蹄声:象征坚定的步伐。
- 百金:象征诺言的珍贵。
- 犀角:象征智慧和洞察力。
- 松节:象征坚贞不屈的节操。
- 济流:象征不变的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百金一诺”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诺言 B. 百金的价值 C. 百金的重量 D. 百金的数量
-
诗中的“挥犀议论”比喻什么? A. 高超的议论 B. 挥动犀角 C. 犀角的珍贵 D. 犀角的重量
-
诗中的“犯雪方知松节直”表达了什么? A. 经历艰难才能见真性情 B. 松树的节操正直 C. 雪的寒冷 D. 松树的生长环境
-
诗中的“截河不变济流清”比喻什么? A. 不变的本质 B. 截断河流 C. 济水的清澈 D. 河流的变迁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王炎此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表达了坚守信念的主题,但王炎的诗更侧重于友情和世情的理解。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王炎的诗更注重对世事变迁的顺应和坚守本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