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 壶园夜雨用李秋崖韵同次湘》
时间: 2025-01-24 15:0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帘花瘦,废阁镫昏,孤咏何赖。
破碎壶天,哪管赋愁人在。
檐滴都无空绿泻,池流应有残红带。
到更阑,怕南来好梦,湿云全碍。
想几处筝篷凄咽,乱点西风,飞上蛾黛。
便是秋声,一夜有情须买。
别泪销沈鸥社酒,浮根愁老鲑乡菜。
悔前宵,月明中,负他芳霭。
白话文翻译
小帘内的花草显得憔悴,废弃的阁楼上灯光昏暗,孤独的吟唱又能依赖什么呢?破碎的壶里天色模糊,哪里在意赋诗的愁人呢?屋檐滴水没有空荡荡的绿意流淌,池水流动间还应带着残留的红花。到了深夜,怕南风带来美梦,湿漉漉的云全都妨碍了。想起几处弹筝的篷帐凄凉哀咽,西风乱点,飞向那眉黛般的夜空。即便是秋声,一夜的情感也需要去买。告别的泪水浸没了沈鸥社的美酒,漂浮的根又让人愁苦,像是老去的乡菜。后悔前一夜,在明月下,辜负了那一片芳香。
注释
- 小帘:指小窗帘,暗示环境的封闭与孤独。
- 废阁:指破旧的阁楼,象征着衰败与凋零的氛围。
- 镫:灯具,古代用的油灯,代表昏暗的光线。
- 檐滴:屋檐滴水,形容雨水滴落的声音。
- 残红带:池水中残留的花瓣,暗示着过去的美好与凋谢。
- 南来好梦:指来自南方的梦境,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 筝篷:弹筝的场所,象征着音乐与情感。
- 沈鸥社:指酒会或聚会的地方,沈鸥指的是一种水鸟,暗示情感的沉浸与忧伤。
- 芳霭:芳香的气息,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文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丽,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个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郑文焯晚年,诗人心境愈加沉重,借景抒情,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倦寻芳 壶园夜雨》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小帘与废阁,营造出一种幽闭的空间感,瞬间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孤寂的境界。灯光昏暗、花草憔悴,无不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衰败。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意象的层叠,表现了诗人在雨夜中的思绪,檐滴与池流的描写,既是自然的流动,也是情感的流淌。诗中提到的“怕南来好梦”,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无奈感,似乎连梦境也难以逃离现实的阴霾。
整首诗充满了秋天的气息,秋声虽美,却也带来了深深的思索与感伤。诗人在对美酒与乡菜的回忆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细腻且真挚。诗的最后一联“悔前宵,月明中,负他芳霭”,更是将诗人的遗憾推向高潮,明月下的芳香与孤独交织,令人唏嘘不已。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感描写,郑文焯将个人情怀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在细腻中透出浓烈的情感,成为清代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帘花瘦,废阁镫昏,孤咏何赖: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凄凉的环境,内心的孤独感随之而来。
- 破碎壶天,哪管赋愁人在:即使是外界的破碎,也不在意内心的愁苦。
- 檐滴都无空绿泻,池流应有残红带:细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片萧条,残留的美好依旧在。
- 到更阑,怕南来好梦,湿云全碍:深夜的恐惧与不安,再次强调了诗人的孤独。
- 想几处筝篷凄咽,乱点西风,飞上蛾黛:音乐与思念交织,西风掠过,增添了几分哀伤。
- 便是秋声,一夜有情须买:秋天的声音充满情感,体现了内心的渴求。
- 别泪销沈鸥社酒,浮根愁老鲑乡菜:告别的痛苦与乡愁的交织,让人倍感沉重。
- 悔前宵,月明中,负他芳霭: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与遗憾,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环境描写暗示内心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如“秋声”,让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 小帘:象征着封闭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孤独。
- 废阁:代表衰败与失落,增强了诗歌的悲伤情绪。
- 檐滴: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情感的沉淀。
- 筝篷:音乐的象征,代表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 月明:象征美好与遗憾,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帘花瘦”中的“小帘”指的是什么?
- A. 窗帘
- B. 门帘
- C. 隔帘
-
诗中提到的“南来好梦”意指什么?
- A. 美好的愿望
- B. 恶梦
- C. 现实
-
“悔前宵,月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情感的丰富,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郑文焯的诗则在孤独中透出男性的沉思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