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送别)》

时间: 2025-04-28 01:18:35

斟别酒,问东君。

一年一度一回新。

看百花,飘舞茵。

斟别酒,问行人。

莫将别泪裛罗巾。

早归来,依旧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练子(送别)》
作者: 李石 〔宋代〕

斟别酒,问东君。
一年一度一回新。
看百花,飘舞茵。
斟别酒,问行人。
莫将别泪裛罗巾。
早归来,依旧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斟满离别的酒,向东风询问。
一年一度的春天总是焕然一新。
看看百花盛开,飘舞在草地上。
再斟满离别的酒,询问路上的行人。
不要让离别的泪水沾湿了罗巾。
希望你早日归来,春天依旧如昔。

注释

字词注释:

  • :倒酒,注酒。
  • 东君:指东风,象征春天和生机。
  • :这里指春天的复苏焕新。
  • 飘舞茵:茵,草地,形容花朵在草地上轻轻摇曳。
  • :沾染。
  • 罗巾:细绢巾,古时常用于装饰或擦泪。
  • 早归来:希望行人能够早日归来。
  • 依旧春:春天依然如故,表达对春天常在的期待。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东君”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温暖和生气勃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石,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以抒情、送别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春天的送别场景中,朋友即将离开,诗人借酒送别,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与期盼。

诗歌鉴赏

《捣练子(送别)》是李石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通过“斟酒”这一行为贯穿始终,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春天的渴望。诗人在开头便用“斟别酒,问东君”引入了离别的主题,东君代表着春天,诗人借此向春天询问,也暗示着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

在诗的第二句中,诗人提到“一年一度一回新”,表现出春天的循环往复,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替。接着“看百花,飘舞茵”,生动描绘了春天百花争妍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这也映衬出离别的愁苦,春天的美好与即将分别的尴尬形成鲜明对比。

“斟别酒,问行人”再次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禁询问行人,希望他能够早日归来。最后的“莫将别泪裛罗巾”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伤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斟别酒,问东君。
    • 斟酒送别,问候春天,暗示离别的时刻。
  2. 一年一度一回新。
    • 强调春天的轮回与新生,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3. 看百花,飘舞茵。
    • 描绘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增添离别的伤感。
  4. 斟别酒,问行人。
    • 再次呈现送别的场景,渴望与行人的再次相聚。
  5. 莫将别泪裛罗巾。
    • 嘱咐行人不要流泪,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无奈。
  6. 早归来,依旧春。
    • 期待行人早日归来,让春天的美好延续。

修辞手法:

  • 拟人:东君被赋予了询问的角色,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斟别酒,问东君”和“斟别酒,问行人”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别泪”与“罗巾”的结合,形象地表现出离别时的情感细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送别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体现了人间的真情和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别酒:象征离别的时刻,承载着情感的寄托。
  • 东君: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百花:春天的美丽与繁荣,突显离别的对比。
  • 罗巾:细腻的情感与关怀,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斟别酒,问东君”中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2. “莫将别泪裛罗巾”的意思是:
    A. 不要流泪沾湿绢巾
    B. 不要喝酒流泪
    C. 不要回忆往事
    D. 不要带走春天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与离别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通过描绘离别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李石的《捣练子(送别)》在情感基调上相似。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是送别之作,但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和友谊的感怀,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层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