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秦纪七绝
怒发君山俄见赤,
威驱海石亦遭鞭。
儒生曰山东无盗,
方士云海中有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怒发君山突然显现赤色,
威力驱动海石也遭受鞭打。
儒生说山东没有盗贼,
方士说海中有仙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怒发:怒气冲天,形容愤怒的情绪。
- 君山: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山名,象征着权威和名望。
- 见赤:突然显现出红色,暗指某种变化或预兆。
- 威驱:以威力驱赶,表示强大的力量。
- 海石:海中的岩石,象征坚韧和不屈。
- 儒生:指儒家学者,强调道德和正义。
- 方士:道士,指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代表着超自然力量。
典故解析:
- 山东无盗: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治安的期待。儒生的观点代表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 海中有仙:指代道教文化中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与人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千山,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85年,卒于公元1269年。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擅长词、诗,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处于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读秦纪七绝》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开篇“怒发君山俄见赤”,以激烈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心中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暗示了某种危机和变化的到来。接着“威驱海石亦遭鞭”,展现了强大的力量和无情的惩罚,似乎在告诫人们,任何的倔强与坚持在强大力量面前都是脆弱的。
在诗的后半部分,“儒生曰山东无盗”与“方士云海中有仙”的对比,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的不同理解与期待。儒生的言论代表了对道德规范的追求,而方士的说法则流露出对超自然世界的向往。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碰撞,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给予读者深刻的启迪。它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怒发君山俄见赤:诗人以“怒发”形容心中的愤怒情绪,描绘君山突然显现红色,这种突兀的变化暗示了某种不安定的情愫。
- 威驱海石亦遭鞭:强大的威力不仅能驱动海中的石头,也能让它们受到惩罚,暗示了自然与人力的较量。
- 儒生曰山东无盗:儒生的观点强调社会道德的缺失,反映出对安定社会的渴望。
- 方士云海中有仙:方士的说法则体现出对超脱现实的向往,表现出人们希望在自然中寻求安宁和长生的心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怒发”比喻愤怒的情绪。
- 对仗:如“怒发”与“威驱”形成鲜明的对比。
- 夸张:用“威驱海石”夸大了自然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山:象征权威与名望。
- 赤:象征变化、危机。
- 海石:象征坚韧与不屈。
- 儒生与方士:分别象征道德与超自然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怒发君山俄见赤”中的“怒发”意指: A. 愤怒的情绪
B. 风暴的来临
C. 美丽的景色
D. 安静的心情 -
“儒生曰山东无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期待? A. 对道德的追求
B. 对财富的渴望
C. 对权力的渴求
D. 对战争的期待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读秦纪七绝》更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