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生日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40: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溪生日二首
两翁虽老殊精悍,
笔力纵横可掣鲸。
晚各为农同保社,
昔偕谒帝入承明。
不嫌华发称遗老,
犹冀馀年看太平。
从古文章家鲜继,
弓寮自可主齐盟。
白话文翻译
两位老翁虽然年纪已大,却仍然精神矍铄,写作的力量可以与鲸鱼争斗。晚年他们各自从事农耕,共同维护社稷的安定。曾几何时,他们一起拜见过帝王,进入过承明殿。即使白发苍苍,他们依然不以自己是“遗老”而自卑,仍然希望余生能够见到国泰民安。从古至今,写文章的人鲜有继承者,而弓寮之地依然可以主导齐国的盟约。
注释
- 殊精悍:极为精力充沛,精神矍铄。
- 笔力纵横:形容写作的能力强大,气势磅礴。
- 保社:维护社稷的安定。
- 谒帝:拜见帝王。
- 承明:指古代的一个宫殿,象征权威。
- 华发:白发,年老的象征。
- 遗老:年老而被称作遗老的人,含有自谦之意。
- 文章家鲜继:历史上写文章的人很少有继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子华,号青溪,宋代诗人,擅长词曲和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尤以豪放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刘克庄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老年的感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诗中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竹溪生日二首》以老翁的视角,传达了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两位老翁的精神面貌时,使用了“殊精悍”这样的词汇,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活力,也表现出一种不服老的态度。尽管已经白发苍苍,他们依然希望能活得更久,看到一个太平的国家,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待。
诗中提及的“昔偕谒帝入承明”,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通过对比过去的荣光与现在的宁静,诗人用一种淡淡的惆怅渗透全文,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从古文章家鲜继”,指出了历史上文人接班人的稀缺,似乎在暗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艰难。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位老年的文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他与时光抗争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翁虽老殊精悍:老年人仍然精神矍铄,体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 笔力纵横可掣鲸:写作才能横溢,气势如虹,生动形象。
- 晚各为农同保社:晚年安于农耕,体现对社会的责任感。
- 昔偕谒帝入承明:回忆过往的荣光,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不嫌华发称遗老:虽然年纪大,但不以老自卑,展现自信。
- 犹冀馀年看太平: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从古文章家鲜继:对后继者的叹息,反映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 弓寮自可主齐盟:即使在乡间,依然有主导国家大事的能力,展现出老翁的智慧与价值。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老年生活的积极态度,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翁:象征智慧与经验。
- 笔力:代表才华与学识。
- 太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华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昔偕谒帝入承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承明殿
- B. 竹溪
- C. 齐国
- D. 社稷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华发”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人对于老年的态度是消极的。 (对/错)
答案:
- A
- 白发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强调社会责任与历史感,而陶渊明则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词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刘克庄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