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2:39

盐铁论儿读否,聚敛臣子攻之。

公卿大夫民贼,贤良文学汝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 其二
盐铁论儿读否,聚敛臣子攻之。
公卿大夫民贼,贤良文学汝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在讨论盐铁政策,询问对《盐铁论》的看法。臣子们聚集在一起,攻击这些政策。公卿和大夫是民众的贼,而贤良淑德的学者则是你的老师。

注释

  • 盐铁论:指汉代的《盐铁论》,是讨论国家盐铁专卖政策的文献。
  • 聚敛:聚集、收敛,指臣子们的行为。
  • 公卿大夫:指当时的高官显贵。
  • 民贼:民众所认为的剥削者。
  • 贤良文学:指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古时常被视为士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月湖,宋代著名诗人,工于词、诗,尤以豪放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借古讽今,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贤良士人的尊重。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尤其是士大夫与民众之间的矛盾。首句提及的《盐铁论》不仅是对政策的质疑,也是对统治者施政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公卿大夫”被视为“民贼”,显示了社会对权贵的深刻不满,反映出士人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全诗虽短,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贤良士人的敬仰,诗人似乎在呼唤有德之士来引领社会走向正道。通过对盐铁政策的探讨,刘克庄也在间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但刘克庄的表达却显得尤为真切,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盐铁论儿读否”:问你是否读过《盐铁论》,表明关注国家政策。
    • “聚敛臣子攻之”:臣子们集聚一起攻击这些政策,反映出朝廷内外的矛盾。
    • “公卿大夫民贼”:公卿和大夫被指责为民众的剥削者,表达对权贵的不满。
    • “贤良文学汝师”:贤良淑德的学者才应为你的老师,强调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公卿大夫”比作“民贼”,加重了对权贵的指责。
    • 对仗:全诗结构整齐,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国家政策与士人担当展开,揭示了社会矛盾,反映出对贤良淑德之士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盐铁:象征国家的经济政策,反映出社会的基本矛盾。
  • 公卿大夫:象征当权者,代表着社会的剥削阶层。
  • 贤良文学:象征理想中的士人,代表着社会治理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盐铁论》主要讨论什么内容?
    A. 战争策略
    B. 经济政策
    C. 文化教育
    D. 外交关系

  2. 在诗中,刘克庄如何看待公卿大夫?
    A. 他们是民众的支持者
    B. 他们是民众的剥削者
    C. 他们是贤良的代表
    D. 他们是无能的领导

  3. 诗中提到的“贤良文学”指的是什么?
    A. 士人的贤德与学识
    B. 文学作品的质量
    C. 文化的传承
    D. 诗人的个人成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战乱带来的苦痛。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隐逸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关注社会问题,刘克庄更多地聚焦于政策,而杜甫则关注战乱对百姓的影响。
  • 同题材作品:如李白《将进酒》,虽风格迥异,但同样反映了对时局的思考与对人才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