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岁晚
作者: 郑善夫 〔明代〕
原文展示:
雁去阴山白草生,
六边风急翠华行。
玄冥天外连霜雪,
上谷年来厌甲兵。
万古风云终不减,
三吴财赋已无征。
汉家未罢轮台役,
岁晚迢迢江海情。
白话文翻译:
大雁飞离阴山,白草开始生长;
六边风急促,翠华船只在行进。
遥望天外,霜雪连绵;
上谷之地,年年厌倦战事。
风云变幻万古不息,
三吴地区的税赋已经没有了征收。
汉朝的轮台劳役尚未停止,
岁末时分,江海的情怀依旧遥远。
注释:
- 阴山:位于中国北部,地势险峻,常为大雁栖息之地。
- 六边风:指的是来自六个方向的风,形容风力强劲。
- 翠华:指船只,翠华行指船只在水上行驶的情景。
- 玄冥:天的深邃处,常用来指代天空或宇宙。
- 上谷:古地名,指代北方的战场。
- 甲兵:指战甲和武器,象征战争。
- 三吴:指吴地,包括今江苏、浙江一带,因其富庶而著称。
- 轮台役:指汉代围绕轮台的征役,反映了民众的劳役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善夫,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诗风多关注国家与民生,表现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其诗歌常融入历史背景,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岁末,正值战乱频仍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岁晚》通过描绘北国的秋冬景象,表现了岁末的沉重与无奈。前两句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雁去白草生,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而“六边风急”则引入了动荡的社会背景,让人感受到一种紧迫与不安。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视角转向战争的无情,“上谷年来厌甲兵”传达了对战乱的厌倦与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万古风云终不减”,以历史的长河为背景,表达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无常。最后两句提到“汉家未罢轮台役”,表达了对百姓辛劳的关注,尤其是在岁末之际,仍然不能解脱的苦楚,情感愈加沉重。整首诗在对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去阴山白草生:描绘季节更替,象征离别和新的开始。
- 六边风急翠华行:表现出急促的行船,暗示外部环境的动荡。
- 玄冥天外连霜雪:天空深邃,霜雪连绵,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上谷年来厌甲兵:表达对持续战争的厌倦。
- 万古风云终不减:历史上风云变幻不定,反映出人事的无常。
- 三吴财赋已无征:三吴地区的财赋已停止征收,暗示经济困顿。
- 汉家未罢轮台役:汉代的征役尚未停止,表现出百姓的辛劳和苦难。
- 岁晚迢迢江海情:岁末时分,江海的情感依旧遥远,表达对未来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古风云”,将历史的变化与自然的风云相提并论。
- 对仗:如“雁去阴山”与“白草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已无征”、“未罢役”,强调战争与民生的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关心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传达出对未来的深思和无奈。
意象分析:
- 雁:象征离别与季节的更替。
- 白草:象征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无情。
- 霜雪: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社会的动荡。
- 江海:象征广阔的情感与未来的渺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阴山”位于哪个方向?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
“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云南
B. 江苏、浙江
C. 山东
D. 北京 -
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积极支持
B. 厌倦与无奈
C. 无所谓
D. 欣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对比郑善夫的《岁晚》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关注战争与民生的困境,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上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体现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