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桃》
时间: 2025-01-26 00:1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桃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年华催晚,听尊前偏唱,冲暖欺寒。
乐府谁知,分付点化金丹。
中原旧游何在,频入梦老眼空潸。
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有多情多病文园。向雪后寻春,醉里凭阑。
独步群芳,此花风度天然。
罗浮淡妆素质,呼翠凤飞舞斓斑。
参横月落,留恨醒来,满地香残。
白话文翻译:
年华催促着我渐渐老去,听着酒杯前的歌声,温暖的春风在寒冷中轻轻袭来。谁懂得乐府的情意,仿佛在寄托着对金丹的指点。中原的旧游何处可寻,频频在梦中流泪,老眼空空。那撩人的冷蕊,恍如往日,默默低垂着发鬟。文园中情深意重,却多病多愁。雪后寻春,我醉在栏杆旁。独自走在花丛中,这朵花的风度是自然的。罗浮山的淡妆素雅,呼唤着翠凤翩翩起舞,色彩斑斓。横斜的月光落下,留着遗憾醒来时,满地的香气依旧残留。
注释:
- 年华催晚: 年华催促着我变老。
- 尊前偏唱: 酒杯前的歌声。
- 乐府: 古代音乐和歌词的总称,常用来抒发情感。
- 金丹: 道教中指长生不老的药物,代表追求长生的愿望。
- 中原: 指中国的中部地区,诗人对往昔游玩的怀念。
- 冷蕊: 指秋冬时节的花蕊,带有凋零的意味。
- 无语低鬟: 低垂的发鬟,表现出无言的忧伤。
- 罗浮: 指罗浮山,以其清丽的自然风光著称。
- 翠凤: 形象化的描绘,象征美丽的鸟类,常用来代表美的事物。
- 参横月落: 横斜的月光落下,暗示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十月桃》写于秋冬之际,诗人通过对往昔游玩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此时,正值桃花凋零之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过往的追思。
诗歌鉴赏:
《十月桃》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冬季节的同时,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开篇提到“年华催晚”,即刻引入了时间的主题,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惋惜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接着,诗人通过“撩人冷蕊”和“无语低鬟”描绘了秋冬的冷清和内心的孤独,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在意象方面,诗中使用了“罗浮淡妆素质”的美丽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呼翠凤飞舞斓斑”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展现了美丽动人的场景。然而,“参横月落,留恨醒来,满地香残”则再次拉回到孤独与遗憾的主题,诗人在梦醒时分,面对满地的香残,不禁感到惋惜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与失去的深刻感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华催晚: 暗示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听尊前偏唱: 通过歌声引入情感,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乐府谁知: 提出乐府的情感寄托,表现对艺术的追求。
- 中原旧游何在: 抒发对往昔游玩的怀念,表现诗人对过往的留恋。
- 频入梦老眼空潸: 在梦中流泪,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 撩人冷蕊: 以花蕊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表现失落感。
- 无语低鬟: 通过低垂的发鬟表现无言的忧伤。
- 向雪后寻春: 寻找春天,象征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醉里凭阑: 表达酒后情感的放松与迷醉。
- 独步群芳,此花风度天然: 自然的美好让人心醉,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 参横月落,留恨醒来: 月光的美丽与内心的遗憾形成对比,表现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年华催晚”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 “冷蕊”仿佛有情感,表现了秋冬的孤寂。
- 对仗: 整体结构中多次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冬季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 代表春天与美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月: 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常用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 花: 代表美丽与短暂,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年华催晚”主要是指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花开的时节
- C. 春天的到来
-
“撩人冷蕊”中的“冷蕊”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雪
- B. 秋冬时节的花蕊
- C. 春天的花
-
诗人通过“参横月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遗憾
- C. 期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张元干的《十月桃》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个人情感的思考,但张元干更侧重于对失去与怀念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自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