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志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37:10

尧言播告几丝纶,服汉衣冠易介鳞。

羞战黑山为虏将,俾王青社备藩臣。

招怀河北来降者,响附山东听诏人。

可惜蹉跎隳晚节,圣恩尚许庙为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尧言播告几丝纶,
服汉衣冠易介鳞。
羞战黑山为虏将,
俾王青社备藩臣。
招怀河北来降者,
响附山东听诏人。
可惜蹉跎隳晚节,
圣恩尚许庙为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尧的赞美,他的言辞在民间传扬,像丝绸一样轻柔。身穿汉代的衣冠,像是换上了鱼鳞的甲胄。诗人羞于与黑山的敌人作战,宁愿让王青社成为封藩的臣子。他招揽怀念河北的降者,呼应山东的听命者。可惜时光流逝,晚节已失,然而圣恩依旧允许庙宇成为神灵。

注释

  • :古代中国的明君,象征贤明的统治。
  • 丝纶:指细致的丝绸,形容言辞柔和。
  • 介鳞:比喻铠甲,象征战斗。
  • 羞战:感到羞耻于战斗。
  • 王青社: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势力。
  • 蹉跎:指时光流逝,白白浪费。
  • 晚节:指人生的最后阶段,通常指品德和声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汝舟,宋代著名诗人、词人。生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以豪放和清新著称。刘克庄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对当下局势的忧虑,渴望能够重新恢复古代的贤明治理。

诗歌鉴赏

《耄志十首》是刘克庄在个人对历史反思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古代明君尧的崇敬和对当前局势的失望。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贤明治理的向往和对无能统治的不满。开头几句用“尧言”和“丝纶”的比喻,指出理想的统治者应该如尧一样,能够将好的治理理念传播给百姓。接着提到“羞战黑山”,更是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两句则透出一种无奈,感叹时光的流逝与个人理想的失落,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生哲学。整首诗在语气上从赞美到惋惜,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尧言播告几丝纶:古代帝王尧的言辞如丝般轻柔,传遍四方。
  2. 服汉衣冠易介鳞:身着汉代衣冠,象征着华夏文化的传承。
  3. 羞战黑山为虏将:对于与敌人作战感到羞耻,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4. 俾王青社备藩臣:希望能够为地方势力提供支持,维护国家的安宁。
  5. 招怀河北来降者:招揽愿意归顺的河北降者,体现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6. 响附山东听诏人:呼应山东的听命者,显示出对民众的号召力。
  7. 可惜蹉跎隳晚节:感叹人生的遗憾,时光白白流逝。
  8. 圣恩尚许庙为神:即使如此,仍希望能得到神明的庇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尧的言辞比作“丝纶”,表现出其温柔与广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黑山象征敌人,汉衣冠象征传统文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明君的崇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叹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呼唤理想中的治理与和平。

意象分析

  • :象征贤明的统治者。
  • 丝纶:象征温柔和理想言辞。
  • 黑山:象征敌人及战争的威胁。
  • 晚节:象征人生的最后阶段,体现对生命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帝尧
    • C) 刘备
  2. “羞战黑山”中,“黑山”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和平
    • C) 友好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与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帝尧
  2. A) 战争
  3. B) 失落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刘克庄《耄志十首》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刘克庄更强调对理想治理的渴望,而陆游则更体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