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舟中怀雨泉使君次韵》

时间: 2025-02-02 03:07:26

揽策逢朝雨,登舻欲夕曛。

远天浮楚水,白日散江云。

渔火岸将暝,莺花春正分。

有怀成独坐,愁绝棹歌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揽策逢朝雨,登舻欲夕曛。
远天浮楚水,白日散江云。
渔火岸将暝,莺花春正分。
有怀成独坐,愁绝棹歌闻。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细雨中,我把策马停下,傍晚时分登上小舟。
远处的天空映衬着楚水,白天的阳光洒落在江云之上。
渔火在岸边渐渐熄灭,春天的莺鸟与花朵此时正盛开。
我独自坐在船上,心中充满思念,愁苦的歌声仿佛已无从传来。


注释:

  • 揽策:指停止骑马,停下行程。
  • 登舻:上船,小舟的意思。
  • 楚水:指楚地的江河,常用以指代长江。
  • 散江云:阳光洒在江面上,云彩四散的景象。
  • 渔火:渔民在岸边点燃的篝火,象征傍晚的宁静。
  • 莺花春正分:春天的莺鸟和花朵正处于最美好的时节。
  • 愁绝:愁苦得无法再忍受,心情极为沉重。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楚水”,常与江南的美丽景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诗人的思乡情怀。
  • “莺花春正分”则可以看作是春日的典型意象,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因思念而感到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一松,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哲思,独具一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陈一松旅途中,面对自然景色,心中却涌起了思念之情,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优美而又略显哀伤的情境。开篇“揽策逢朝雨”,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早晨景象,细雨轻柔地洒落,为整个诗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柔和的氛围。接下来的“登舻欲夕曛”,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夕阳即将西下,给人一种日暮时分的惆怅。

“远天浮楚水,白日散江云”描绘了远方的江水与天空的辽阔,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而“渔火岸将暝,莺花春正分”则将这种开阔的意象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渔火的熄灭和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有怀成独坐,愁绝棹歌闻”,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独坐船上的孤独感与愁苦感溢于言表,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无奈。这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令人怜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揽策逢朝雨:早晨的细雨中停下马,象征着新的开始。
  2. 登舻欲夕曛:傍晚时分乘船而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远天浮楚水:远方的天空与水面相接,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4. 白日散江云:阳光洒在江面,云彩随风而散,表现出宁静美好的景象。
  5. 渔火岸将暝:渔火在岸上闪烁,夜幕即将降临,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6. 莺花春正分:春天的莺鸟和花朵正是最美的时节,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
  7. 有怀成独坐:独自坐在船上,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8. 愁绝棹歌闻:愁苦的心情让舟歌似乎无法再传出,表现出诗人的不安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例如“渔火岸将暝,莺花春正分”,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朝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2. 夕曛: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3. 楚水:代表着故乡的思念,情感的寄托。
  4. 渔火:象征生活的宁静与归属感。
  5. 莺花:春天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揽策逢朝雨”意指什么?

    • A. 停下马车,迎接早晨的阳光
    • B. 停下骑马,感受清晨的细雨
    • C. 乘船出发,欣赏晨雾
    • D. 在岸边等待船只
  2. “愁绝棹歌闻”中,“愁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快
    • B. 忧伤
    • C. 兴奋
    •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这首诗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与洒脱,而陈一松则更显细腻与愁苦。
  • 《春望》则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亦可与本诗相互映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唐诗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