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谒屈贾二先生祠有感而赋岁嘉靖甲寅也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1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闾不可作,千古有馀悲。
精灵向何处,宗国竟去之。
颓风仍逝水,落日自荒祠。
不尽临湘意,含凄赋采蓠。
白话文翻译:
三闾大夫的悲歌无法再唱,千古流传的悲哀依旧存在。
精灵将要去往何方,祖国的荣光竟已远去。
颓风仍像流水般逝去,落日映照着荒凉的祠堂。
我心中对临湘的情意无尽,满怀凄凉之感吟咏这美丽的蓼藤。
注释:
- 三闾:指屈原,三闾大夫是屈原的封号。
- 精灵:指屈原的精神。
- 宗国:指祖国。
- 颓风:比喻社会的动荡和衰败。
- 落日:象征衰败和无奈。
- 临湘:指屈原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 蓼藤:一种水边植物,象征着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一松,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人文情怀、历史感慨以及对祖国的思考。他的创作风格受到屈原的影响,常常表达对故国的情感与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嘉靖甲寅年,正值明代中期,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了深重的历史负担和对国亡的忧虑。以屈原的精神为引,表达了对祖国衰败的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主要围绕着对屈原与祖国的情感进行描绘。开头的“三闾不可作”,直接点明屈原的悲剧,强调了历史的无奈与个人命运的悲痛。诗中“千古有馀悲”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延续,屈原的悲歌不仅是个人的哀愁,更是整个民族的悲伤。
“精灵向何处,宗国竟去之”两句,诗人通过对精灵的追问,表达了对屈原精神归属的迷茫。祖国的光辉已远去,诗人不仅在怀念过去的辉煌,也在惋惜现状的惨淡。接下来的“颓风仍逝水,落日自荒祠”更是以自然景象来暗喻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衰退,颓风与落日象征着无情的时间和渐行渐远的故国记忆。
最后两句“不尽临湘意,含凄赋采蓠”,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临湘的意象不仅是对屈原故乡的追念,也是对家国情怀的寄托。整首诗在哀伤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闾不可作:屈原的悲歌无法再作,表明对屈原命运的惋惜。
- 千古有馀悲:历史长河中,屈原的悲哀依旧留存。
- 精灵向何处:屈原的精神归属何处,表达对其灵魂的探寻。
- 宗国竟去之:祖国的荣光已然消逝,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哀愁。
- 颓风仍逝水:颓废的风像流水一样不断流逝,象征着时代的无情。
- 落日自荒祠:落日映照着荒凉的祠堂,影射历史的衰退。
- 不尽临湘意:对故乡临湘的情感无穷无尽。
- 含凄赋采蓠:满怀凄凉之情吟咏蓼藤,表达对美的哀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颓风”比喻社会动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落日自荒祠”。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及祖国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省。
意象分析:
- 三闾:象征屈原,代表忠贞与悲哀。
- 精灵:代表屈原的精神与文化的延续。
- 颓风与落日:象征历史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 临湘:象征故乡情感与对过往的怀念。
- 蓼藤:象征自然之美与凄凉情感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闾”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屈原
- C. 杜甫
- D.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颓风”象征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社会动荡
- C. 人生无常
- D. 文化繁荣
-
“不尽临湘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 A. 个人情感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悲愤。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离骚》与《午日谒屈贾二先生祠有感而赋岁嘉靖甲寅也 其二》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但《离骚》更加强调个人情感,而陈一松的诗则融合了对历史的深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对明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进行分析。
- 《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