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四月十四日五渠观水嬉,是夜微有月色,灯彩甚佳,戏填此阕》

时间: 2025-01-11 14:53:12

月朦胧,灯摇曳。

掩映画船佳丽。

莹酒色,腻花香。

轻风送夜凉。

呼回棹,人声扰。

笛韵临风袅袅。

筵乍散,曲初终。

闲情笑语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四月十四日五渠观水嬉,是夜微有月色,灯彩甚佳,戏填此阕
——江淑则

月朦胧,灯摇曳。
掩映画船佳丽。
莹酒色,腻花香。
轻风送夜凉。
呼回棹,人声扰。
笛韵临风袅袅。
筵乍散,曲初终。
闲情笑语中。

白话文翻译

月色朦胧,灯光摇曳,掩映着画船上的佳丽。酒杯中酒色晶莹,花香扑鼻,轻风送来夜的凉意。呼唤归来的船只,人声交错,笛声在风中缭绕。宴席刚刚散去,曲子也刚刚结束,闲情和笑语交织在一起。

注释

  • 更漏子:词牌名,属于词的一种,常用来表达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 朦胧:形容月光和夜色的迷离状态。
  • 摇曳:指灯光随着风的吹动而晃动。
  • 佳丽:指美丽的女子。
  • :光亮、晶莹。
  • :形容香气浓郁。
  • 临风:迎风而来,形容笛声随风飘荡。
  • 筵乍散:宴席刚刚结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清代文人雅集的生活方式,常见于当时文人的诗词中,表现出对月色和夜晚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江淑则是清代词人,以其词风清丽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她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四月的夜晚,作者在五渠观水嬉,正值春光明媚、月色如水的时节,适合宴饮和欢庆,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灵动的夜晚场景,月色和灯火交织,映照出水面上轻盈的画船,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诗中通过对酒色、花香的描绘,传达了春夜的迷人气息。轻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仿佛将人带入一个恬静而又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嗅觉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最后,宴席的散去和曲子的结束,给人一种恍惚而又留恋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短暂与美好。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传递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情感,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朦胧,灯摇曳:描绘夜晚的朦胧月色与摇曳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掩映画船佳丽:美丽的女子在画船上浮现,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莹酒色,腻花香:酒的色泽晶莹剔透,花香浓郁,增强了感官体验。
    • 轻风送夜凉:轻风带来的夜晚凉意,增添了诗意的悠然。
    • 呼回棹,人声扰:划船归来的人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展现出热闹的场景。
    • 笛韵临风袅袅:笛声在风中飘荡,增加了夜晚的音乐感。
    • 筵乍散,曲初终:宴会刚散,曲子刚停止,带来一种短暂的惆怅。
    • 闲情笑语中: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月朦胧,灯摇曳”传达出夜晚的氛围。
    • 拟人:将“笛韵”描述为“临风袅袅”,使得音乐也具有人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丽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情怀。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着柔和与梦幻,代表着宁静的夜晚。
  •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热闹,描绘出聚会的欢愉气氛。
  • :象征着欢庆与享乐,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花香: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芬芳,增强了感官的享受。
  • 笛声:象征着灵动与音乐的感染力,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夜晚是什么样的? A. 明亮
    B. 朦胧
    C. 黑暗

  2. 诗中提到的“佳丽”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B. 美丽的女子
    C. 美丽的音乐

  3. 在诗中,宴席刚刚结束时带来的感觉是什么? A. 开心
    B. 惆怅
    C. 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浪淘沙》——李煜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写了月夜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而江淑则的《更漏子》则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体验和欢乐气氛。
  • 李煜的《浪淘沙》在描写夜景时,更多地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惆怅,与江淑则的欢庆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江淑则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