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清明二日游荣氏梅园观桃花漫赋二律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4:58:28

十里轻车载酒行,阳春烟景近清明。

斟来竹叶浑忘醉,开到桃花别有情。

似遣风光酬令节,若论颜色合倾城。

此间兼擅湖山胜,何用缘溪觅落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午清明二日游荣氏梅园观桃花漫赋二律 其一
作者: 孙肇圻

十里轻车载酒行,阳春烟景近清明。
斟来竹叶浑忘醉,开到桃花别有情。
似遣风光酬令节,若论颜色合倾城。
此间兼擅湖山胜,何用缘溪觅落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十里外的轻车带着酒一路行来,阳春的烟景在清明节前显得格外迷人。
倒酒时竹叶的清香让我几乎忘却了醉意,抵达桃花盛开的地方别有一番情趣。
仿佛是要把这美好的风光来回馈节日的欢愉,若要论起花色的美丽,简直可以倾倒整个城池。
这里的湖光山色兼具美妙,何必再沿着溪水去寻觅落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轻车:轻便的马车。
  2. :倒酒。
  3. 竹叶:指用竹叶包裹的酒,常见于古代。
  4. 桃花:桃树的花,象征春天和爱情。
  5. 风光:自然景色。
  6. 倾城:形容美丽到可以倾倒整个城市。

典故解析:

  1. 清明: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四月初,是扫墓和踏青的日子。
  2.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桃花常与春天、爱情、繁荣相联系,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肇圻,近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戊午年(即1898年),正值清明时节,诗人游览荣氏梅园,感受春日的气息,借此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游览梅园时的春日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桃花的美丽。诗的开头,诗人写道“十里轻车载酒行”,用轻车和酒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悠闲自得的游览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春日的阳光和温暖。接着,诗人提到“斟来竹叶浑忘醉”,不仅表达了对美酒的享受,也暗示了在这个春日的氛围中,诗人心情愉悦,几乎忘却了醉意。

“开到桃花别有情”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情景,桃花的绚烂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共鸣,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情厚谊。接下来的“似遣风光酬令节”,则将自然的风光与节令相结合,仿佛这美丽的风景是大自然为了庆祝节日而特别呈现的。

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既有对季节的感悟,又有对人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寄情于景的独特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轻车载酒行:描绘了诗人乘坐轻车,带着酒一路而行,表现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游览状态。
  • 阳春烟景近清明:强调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尤其接近清明节,寓意着生命的复苏。
  • 斟来竹叶浑忘醉:倒酒的动作与竹叶的清香交织,表达人在美景和美酒中陶醉的状态。
  • 开到桃花别有情:桃花的盛开引发了诗人的深厚情感,突显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似遣风光酬令节:美丽的风光似乎是为了庆祝节日而特别展现,强调了自然与节令的和谐。
  • 若论颜色合倾城:桃花的颜色美丽得可以倾倒整座城市,夸张地表达了桃花的美感。
  • 此间兼擅湖山胜:这里的湖光山色都非常美丽,诗人认为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的美景。
  • 何用缘溪觅落英:不必沿着溪水去找寻落花,强调了此地的美好已经足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的美誉为倾城之色,增强了桃花美丽的形象。
  • 拟人:风光被赋予了情感,仿佛是在回应节日的欢愉。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子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从游赏桃花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轻车:象征轻松与自由。
  2. :代表欢愉、友谊与庆祝。
  3. 桃花:象征春天、爱情与美好。
  4. 湖山:代表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安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
    B. 清明
    C. 春节
    D. 端午

  2.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桃花的赞美?
    A. 直接描述桃花
    B. 使用比喻
    C. 叙述游玩经历
    D. 引用古诗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诗人想去其他地方
    B. 诗人对此地的赞美
    C. 诗人对自己旅行的反思
    D. 诗人对桃花的失落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戊午清明二日游荣氏梅园观桃花漫赋》则更侧重于春日的欢愉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唐诗三百首》
  3. 《宋词三百首》
  4.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