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简蔡席二广文》

时间: 2025-01-24 18:26:46

鹑衣裹冻身,荒馆夜难晨。

冷榻谁相伴,寒炉独可亲。

途穷千虑失,天远四愁新。

梦里儿童戏,醒来倍怆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鹑衣裹冻身,荒馆夜难晨。
冷榻谁相伴,寒炉独可亲。
途穷千虑失,天远四愁新。
梦里儿童戏,醒来倍怆神。

白话文翻译:

穿着鹑皮衣裳,冻得身体难以忍受,
在这荒凉的馆舍里,夜晚漫长得难以熬到晨曦。
冷冷的床榻,谁能陪伴我呢?
只有这寒炉,才能让我感到一丝温暖。
走到尽头,千般思虑尽失,
遥远的天际,四种愁苦又重新浮现。
梦中看到儿时的嬉戏,
醒来之后,心里却更加惆怅。

注释:

  • 鹑衣:用鹑鸟羽毛制成的衣服,象征寒冷和贫困。
  • 荒馆:指偏僻、冷清的地方,可能是指旅馆或栖身之所。
  • 冷榻:形容床榻的寒冷,无人陪伴,因此感到孤独。
  • 寒炉:指寒冷的炉子,虽然冷但依旧能带来一丝温暖。
  • 途穷:走到极限,表示行路的艰难和无望。
  • 千虑失:指心中千般思虑却无处安放,感到迷茫。
  • 怆神:形容心情悲伤、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震川,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和骈文。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精炼,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慎晚年,正值他生活困顿、心境沉重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孤独、寒冷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童年欢乐的追忆。

诗歌鉴赏:

《毕节简蔡席二广文》是一首抒发孤独与惆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和孤寂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苦闷与无奈。首句“鹑衣裹冻身”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处境的苦寒,鹑衣不仅仅是衣物,更是他贫困与无助的象征。随后的“荒馆夜难晨”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冷清与孤独感,夜晚的漫长让人倍感煎熬。

在情感的递进中,诗人对伴侣的渴望通过“冷榻谁相伴”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寒炉独可亲”则显露出他对寒冷环境中唯一的温暖的依赖。接下来的“途穷千虑失”传达出一种无路可退的绝望与迷茫,似乎在暗示人生的艰难与无常。最后两句“梦里儿童戏,醒来倍怆神”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梦中对童年无忧无虑的回忆与现实中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唤醒了更多的惆怅与感伤。

整首诗以冷暖对比、梦境与现实交替等手法,深刻反映了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杨慎作为文人对生活深刻的感知与敏感的内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鹑衣裹冻身:用鹑鸟羽毛制成的衣服包裹着身体,表明生活的艰苦和寒冷。
  2. 荒馆夜难晨:在荒凉的旅馆中,漫长的夜晚让人难以坚持到天明。
  3. 冷榻谁相伴:冷冷的床榻上无人陪伴,突显孤独。
  4. 寒炉独可亲:只有那寒冷的炉子能带来一丝温暖。
  5. 途穷千虑失:生活的困境使得心中千般思虑变得无处安放。
  6. 天远四愁新:遥远的天际又引发出四种新的忧愁。
  7. 梦里儿童戏:梦中回想起童年时的嬉戏玩乐。
  8. 醒来倍怆神:醒来后却感到更加悲伤和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鹑衣”与寒冷相联系,暗示生活困苦。
  • 对仗:如“冷榻”与“寒炉”,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通过“梦里儿童戏”展现童年无忧的美好形象,与现实形成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在孤独与寒冷中对温暖的渴望,对童年美好回忆的追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鹑衣:象征贫困和寒冷。
  2. 荒馆:象征孤独和无助。
  3. 冷榻:象征孤独的环境。
  4. 寒炉:象征微薄的温暖与慰藉。
  5. 儿童戏:象征纯真与快乐的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鹑衣”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寒冷与贫困
    C. 温暖

  2. “冷榻谁相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安宁

  3. 诗中提到的“梦里儿童戏”是指什么? A. 童年的快乐时光
    B. 成人的烦恼
    C. 现实生活的困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表现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静夜思》(李白):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慎的《毕节简蔡席二广文》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展现了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唐诗歌》
  • 《杨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