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恨别和柳屯田》
时间: 2025-01-27 05:1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霖铃·恨别和柳屯田
作者:郑文焯 〔清代〕
并刀难切,是离肠恨,梦雨都歇。
繁华似水流去,回首处,车尘临发。
冷落关河送远,有孤雁悽噎。
念旧苑衰柳寒烟,玉笛吹愁满空阔。
铜驼陌上伤今别,更断魂客里催佳节。
黄昏满地花影,依约见,故国秋月。
万里清霜,休问香篝翠被谁设。
却怨入帘底西风,付与残蛩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难以割舍的情感像刀切一样深。梦中的雨已经停歇,繁华的景象如流水般消逝,回首时只见车尘满路。冷清的关河送走远行的友人,孤雁悲鸣,令人心痛。旧日的园子里,衰败的柳树在寒烟中摇曳,悠扬的玉笛声充满了愁绪。铜驼驿旁的今别,使我更为伤感,游子在客居他乡催促着佳节的到来。黄昏时分,满地的花影中,依稀可见故国的秋月。万里清霜,不必问那香篝翠被是谁来铺设。只怨那西风悄然入帘,残留的虫鸣似乎在诉说着我的离愁。
注释
- 并刀难切:形容离别之痛难以割舍。
- 车尘临发:回头看到车马尘土飞扬,象征着离别的急迫。
- 孤雁悽噎:孤独的雁在悲鸣,暗喻对离别的哀伤。
- 铜驼陌:指铜驼驿,是古代驿站,象征离别的地方。
- 黄昏满地花影:黄昏之时,地上花影斑驳,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词人,生于1738年,卒于1816年。他以清丽婉约的词风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映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雨霖铃·恨别和柳屯田》创作于郑文焯的中年时期,正值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词中浓厚的离别情感反映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悲伤与无奈。开篇即以“并刀难切”引入,形象地描绘了离愁的深重。接着,词人通过“梦雨都歇”和“繁华似水流去”的对比,表现出昔日美好时光的流逝与现实时光的无情,令人倍感心痛。
在描绘离别的场景时,词人运用“冷落关河送远”和“孤雁悽噎”等意象,赋予离别以生动的情感。关河的冷清与孤雁的悲鸣,恰如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助。尤其是“玉笛吹愁满空阔”,通过音乐的意象,渲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
而“黄昏满地花影,依约见,故国秋月”则增添了几分温柔的怀旧之情。在黄昏的柔光中,花影摇曳,令人想起故乡的点滴。最后,词人在“却怨入帘底西风,付与残蛩说”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离别的怨恨,尽显离愁之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并刀难切:比喻离别之情如刀割般痛苦,难以割舍。
- 梦雨都歇:梦中的雨停了,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
- 繁华似水流去:繁华的景象如水般迅速流逝,不可挽回。
- 回首处,车尘临发:回头所见的车马尘土,暗示着离别的即将来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繁华似水”,将繁华比作水流,强调其流逝之快。
- 拟人:如“孤雁悽噎”,赋予孤雁以人的情感,增强悲伤的气氛。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融合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愁:离别时的愁苦。
- 孤雁:象征孤独和哀伤。
- 黄昏: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铜驼陌:古代驿站,象征离别的地方。
- 玉笛:象征音乐,寄托着思念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繁华似水”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离别的痛苦
- C. 车尘满路
-
“孤雁悽噎”中“孤雁”象征什么意思?
- A. 孤独
- B. 自由
- C. 快乐
-
词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友情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郑文焯的《雨霖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郑文焯更为深沉,李清照则带有更多的柔情与细腻。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异,但都以音乐与自然意象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元明清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