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感事,用屯田韵》
时间: 2025-01-27 04:52: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商凄飙绝。卷东流水,好景都歇。湖山眼底如许,刚惆怅处,楼船西发。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更指点铜狄荆驼,画栋灰飞血痕阔。疮痍百万无家别。抗强秦几见相如节。惊残锦城丝管,犹梦忆旧时风月。霸气消沉,谁信长城万里虚设。纵奋起填海心情,剩与冤禽说。
白话文翻译
商朝的悲凉与凶猛的风暴交织,东流的河水卷走了美好的景色。湖光山色在眼前如许,正是惆怅之时,楼船正向西方启航。入夜听到边关的号角与鼓声,霜雁在空中哀鸣。更有那铜狄的惊马荆驼,画栋飞灰的城墙上满是血痕。战乱使得百万百姓无家可归,曾几何时还看见相如的节操。锦城的音乐声已撕碎,只能梦忆昔日的风月。如今的霸气已沉,谁还相信长城万里是坚固的呢?即使心中仍然有填海的壮志,剩下的也只是与冤屈的鸟儿诉说。
注释
- 商凄:指商朝的悲凉,暗示历史的沧桑。
- 卷东流水:形容东流的河水,带走了美好的景色。
- 楼船:指楼船,即古代水上交通工具。
- 征笳戍鼓:边境的号角与战鼓声,象征战乱。
- 铜狄:指古代的战马,象征战争的残酷。
- 相如节:指司马相如的节操,强调忠义。
- 锦城丝管:指繁华的音乐,表达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 霸气消沉:指国家的气势衰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鹏年,近代著名诗人,擅长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对时事的感慨与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雨霖铃 感事》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悲凉之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雨霖铃 感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开篇即以“商凄飙绝”引入,给人一种悲凉的氛围,结合后文对美好景象的追忆,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湖山眼底如许”,不仅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也隐喻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通过“入夜征笳戍鼓”和“共霜雁哀咽”描绘了边疆的战乱与哀伤,展现出国家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尤其是“疮痍百万无家别”一句,直击人心,展现了历史战乱的悲惨现状。同时,诗中提到的“抗强秦几见相如节”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渴望国家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最后,诗人以“纵奋起填海心情,剩与冤禽说”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希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凄飙绝:开头引入历史悲凉感,暗指商朝的灭亡。
- 卷东流水:水流带走美好景象,表明时间的无情。
- 湖山眼底如许:眼前的湖光山色,暗示过去的美好。
- 入夜征笳戍鼓:夜晚的征号与鼓声,传递着战争的紧迫感。
- 共霜雁哀咽:霜雁的哀鸣,象征战乱的痛苦。
- 疮痍百万无家别:表现战乱带来的百姓苦难。
- 抗强秦几见相如节:表达对英雄气概的怀念与渴望。
- 惊残锦城丝管:锦城的音乐声已成回忆,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霸气消沉:国家气势衰退,反映现实的悲凉。
- 纵奋起填海心情:即使有壮志,最终只剩无奈的诉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霸气消沉”比喻国家的沦落。
- 对仗:如“惊残锦城丝管”与“犹梦忆旧时风月”形成对比。
- 拟人:如“霜雁哀咽”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代表着过往的安宁。
- 征笳:象征战争与动荡,表达对战乱的无奈。
- 霜雁:象征哀伤与失去,体现诗人的悲情。
- 铜狄荆驼:象征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伤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商凄”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商朝
- B. 周朝
- C. 汉朝
- D. 唐朝
-
“疮痍百万无家别”中的“疮痍”意指什么?
- A. 疾病
- B. 战争造成的伤痛
- C. 自然灾害
- D. 心灵的创伤
-
诗中提到的“入夜征笳戍鼓”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活的安逸
- B. 战争的紧迫感
- C. 自然的美丽
- D. 人们的欢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游与刘鹏年: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而刘鹏年则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