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壶公观刘道士》

时间: 2025-01-10 22:58:39

思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

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蔡州壶公观刘道士
作者:苏辙

思颍求归今几时,
布衣犹在老刘师。
龙章旧有世人识,
蝉蜕惟应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
近传音问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
久矣留侯不见欺。


白话文翻译:

我思念着归隐的日子,如今已经多久了?
我穿着布衣,依然在老刘师的身边。
龙章(指经典著作)曾经被世人所识,
而蝉蜕(指蜕变)唯有野老才会懂得。
过去埋葬时的衣冠如今是否还在?
最近传来的音问不必去怀疑。
我曾听说在圯上遇见黄石,
却已经很久未见留侯(指张良)不曾欺骗我。


注释:

  • : 指颍川,古地名,表示归隐之地。
  • 布衣: 指普通衣服,象征隐士生活。
  • 龙章: 传统经典的文辞,常用来指代有名的作品。
  • 蝉蜕: 形容事物的变化,象征蜕变。
  • : 古代指桥边或河岸的地方。
  • 黄石: 指黄石公,传说中的隐士。
  • 留侯: 指张良,汉初的谋士。

典故解析:

  • 黄石公: 传说中的隐士,曾传授兵法给刘邦。
  • 留侯: 张良以智谋著称,助刘邦建立汉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阮亭,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辙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以其诗文和政治才能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刘道士的思念,反映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友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思颍求归”点明主题,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布衣犹在老刘师”,不仅表明了他与刘道士的亲密关系,还隐含了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往岁月的珍惜。诗中提到的“龙章”与“蝉蜕”则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生命的蜕变,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昔葬衣冠今在否”,引发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反思。最后两句“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则将隐士文化与历史人物结合,表明作者希望与古代智者相会,渴望得到智慧和指引。整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思颍求归今几时: 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思念,反映了内心的渴望。
  2. 布衣犹在老刘师: 说明作者依然处于朴素的生活状态,且与老刘师有深厚情谊。
  3. 龙章旧有世人识: 表达对古代文人作品的尊重,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 蝉蜕惟应野老知: 体现出对变化和蜕变过程的理解,象征着生活的转变。
  5. 昔葬衣冠今在否: 追忆往昔,探讨过去的身世和现状的对比。
  6. 近传音问不须疑: 对友人的消息保持信心,显示出与友人之间的信任。
  7. 曾闻圯上逢黄石: 提及历史典故,强调对智慧的追求和向往。
  8. 久矣留侯不见欺: 期盼与智者的相遇,突显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修辞手法:

  • 比喻: “蝉蜕”比喻生命的变化。
  • 对仗: 诗中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归隐的理想地。
  • 布衣: 朴素的生活象征。
  • 龙章: 传统文化的象征。
  • 蝉蜕: 生命的蜕变。
  • 黄石: 智慧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隐士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在诗中提到的“老刘师”指的是谁? A. 刘备
    B. 刘道士
    C. 刘邦

  2. “龙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传统文化
    C. 生活变化

  3. “昔葬衣冠今在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未来
    B. 过去
    C. 现在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辙与其兄苏轼的《赤壁赋》: 两者均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注重豪情壮志,而苏辙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辙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