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万里将行 朱彝尊 〔清代〕
万里将行,剪灯重伴西楼语。远书欲附,细把邮签数。风雨江头,不许离人去。离人去。断肠归路,秋草真娘墓。
白话文翻译:
即将踏上万里征程,夜晚剪灯再与西楼相伴细语。想寄一封远方的书信,仔细数着邮签。江头风雨交加,不允许离人离去。离人终究离去。归途令人断肠,秋草覆盖着真娘的墓地。
注释:
- 剪灯:剪去灯芯,使灯火更亮,这里指夜晚的谈话。
- 西楼语:在西楼上的私语。
- 远书:远方的书信。
- 邮签:邮票。
- 真娘墓:真娘,古代美女,墓地在苏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远行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即将远行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归途的忧虑。诗中提到的“真娘墓”可能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剪灯重伴西楼语”和“风雨江头,不许离人去”等句,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中的“远书欲附,细把邮签数”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书信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离别时的无奈和焦虑。最后两句“断肠归路,秋草真娘墓”则深化了诗的情感,通过对真娘墓的提及,增加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将行”:直接点明即将远行的主题。
- “剪灯重伴西楼语”:通过剪灯和西楼语的意象,营造出夜晚离别的氛围。
- “远书欲附,细把邮签数”:表达了对远方书信的期待和离别时的细致准备。
- “风雨江头,不许离人去”:通过风雨的意象,强化了离别的艰难。
- “离人去。断肠归路,秋草真娘墓”:总结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归途的忧虑,真娘墓的提及增加了诗的历史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剪灯”比喻夜晚的谈话,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风雨江头,不许离人去”赋予风雨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对远行的忧虑,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 “剪灯”:象征夜晚的谈话和离别的氛围。
- “风雨江头”:象征离别的艰难和不确定性。
- “真娘墓”: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剪灯重伴西楼语”中的“剪灯”指的是什么? A. 剪去灯芯 B. 剪纸装饰 C. 剪断灯线 D. 剪影艺术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真娘墓”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苏州 C. 杭州 D. 南京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断肠归路,秋草真娘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忧虑 D. 悲伤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朱彝尊的《点绛唇·万里将行》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关注国家大事,而朱彝尊的诗则更侧重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