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飞剑亭杂感同白畦虚谷竹樵小兰光载》
时间: 2025-02-04 15:3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亭孤立石崚嶒,秋气苍凉复此登。
风雨无情身是客,江山如旧梦为僧。
城头细草惟眠马,树外慈鸦早避鹰。
见说孙曹争战处,至今烟雾尚飞腾。
白话文翻译:
剑亭孤零地耸立在高耸的岩石上,秋天的气息显得苍凉,我再次登上这里。
风雨无情,我只是个过客,眼前的江山依旧,仿佛在做着僧人的梦。
城头的细草上,马儿安静地卧着,树外的慈鸦早早地避开了鹰。
听说孙曹争战的地方,至今烟雾仍然在空中弥漫。
注释:
- 剑亭:指的是一座亭子,象征高耸的地势和孤立的景象。
- 崚嶒:形容岩石高而陡峭。
- 苍凉:形容秋天的气息冷清而凄凉。
- 无情:指风雨的残酷,表现出自然的冷漠。
- 身是客:自喻为过客,表示对人生的感慨。
- 江山如旧梦为僧:隐喻对故乡的怀念与不舍。
- 细草惟眠马:描绘宁静的场景,马儿在草地上安静地卧着。
- 慈鸦:指的是一种善良的乌鸦,通常被视为平和的象征。
- 孙曹: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与曹操,战斗的历史背景。
- 烟雾尚飞腾:指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象征战争的持续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士鹏,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和战争为题材,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熊士鹏的诗风格多样,常以清新自然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作者通过描写飞剑亭的秋景,抒发内心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涉及的战争背景,反映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开篇“剑亭孤立石崚嶒”,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孤立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秋气苍凉复此登”,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冷清,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接下来的“风雨无情身是客”,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诗中“江山如旧梦为僧”,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两句描绘战争遗址的烟雾,带出历史的厚重感,留给读者一种深思的余韵。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极为讲究,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使得读者在感受秋凉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历史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命运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剑亭孤立石崚嶒:描写剑亭的孤独与周围岩石的险峻。
- 秋气苍凉复此登: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再次登亭的感受。
- 风雨无情身是客:强调自然的无情与自我身为过客的感叹。
- 江山如旧梦为僧:对历史的怀念与个人梦境的交织。
- 城头细草惟眠马:描绘宁静的景象,反映和平的生活。
- 树外慈鸦早避鹰:慈鸦的机智与鹰的凶猛形成对比,暗示生存的智慧。
- 见说孙曹争战处:提及历史背景,增强诗的厚重感。
- 至今烟雾尚飞腾:战争的余波仍在,历史的痕迹未曾消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山比作旧梦,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风雨被描绘成无情的人,突显自然的冷漠。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主题围绕孤独的旅行者在秋天的剑亭上,对自我、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亭:象征高远与孤独。
- 秋气:表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慈鸦:象征智慧与生存的策略。
- 烟雾:代表历史的痕迹与战争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剑亭孤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热闹
- C. 欢快
- D. 恐惧
-
“风雨无情身是客”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 A. 游客
- B. 过客
- C. 客人
- D. 朋友
-
诗中提到的“孙曹”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 A. 唐朝
- B. 三国
- C. 明朝
- D. 宋朝
答案:
- A. 孤独
- B. 过客
- B. 三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与自然,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强调了对亲人的思念,具有更强的个人情感。
这些作品在题材上与熊士鹏的诗相近,但各自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熊士鹏生平与作品研究》
- 《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