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37:45

苍苍安可料,旧德奄重泉。

痛为黎民惜,谁扶大厦颠。

英风摩日月,正气返山川。

丙午功勋在,丰碑万口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苍安可料,旧德奄重泉。
痛为黎民惜,谁扶大厦颠。
英风摩日月,正气返山川。
丙午功勋在,丰碑万口传。

白话文翻译:

这苍茫的天地,如何能预料未来?昔日的德行,如今却在泉水中渐渐消逝。心痛的是为黎民百姓的苦难,谁能撑起那倾覆的大厦呢?英明的风采如同摩天的日月,正直的气节回荡在山川之间。丙午年的功勋仍在,这丰碑将由万众口耳相传。

注释:

  • 苍苍:形容天、地广阔而无边。
  • 安可料:如何能够预料。
  • 旧德:指过去的德行或美德。
  • 奄重泉:奄,意为渐渐;重泉,形容美德如泉水般流逝。
  • 黎民:指普通百姓。
  • 扶大厦颠:扶持倾覆的大厦,指国家或社会的稳定。
  • 英风:优秀的气节和风范。
  • 摩日月:形容其风采高尚,能够与日月同辉。
  • 正气:正直的气节。
  • 丙午:指公元丙午年,特指某一历史事件的年份。
  • 丰碑:比喻功勋和成就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浚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作品多以豪放、清丽著称。张浚的诗词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伯纪丞相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辛勤治理国家、为民服务的追思和悼念。李伯纪的去世,使得国家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柱,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与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伯纪丞相的追悼,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首句“苍苍安可料”以开篇的宇宙观引入,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渺茫感。接下来的“旧德奄重泉”,则以古德的流逝表现对历史的追忆,带有一丝惋惜。第三句“痛为黎民惜”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与痛苦,体现出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谁扶大厦颠”一问,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似乎在问:谁能担当起国家重任,维护社会的安定?而“英风摩日月,正气返山川”则极力赞美李伯纪的伟大风范,强调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一句“丙午功勋在,丰碑万口传”不仅是对李伯纪功绩的肯定,也反映了历史的传承,暗示他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

整首诗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揭示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变迁时的忧虑与思考。张浚以其卓越的诗才,给后人留下了一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苍安可料”: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与不安。
  2. “旧德奄重泉”:追忆往昔美德的流逝。
  3. “痛为黎民惜”:关心百姓生活,感到痛心。
  4. “谁扶大厦颠”: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呼唤有能力的人来维护安定。
  5. “英风摩日月”:赞美李伯纪的高尚风范。
  6. “正气返山川”:强调其正直气节的伟大。
  7. “丙午功勋在”:提到李伯纪的重要历史功绩。
  8. “丰碑万口传”:强调他的事迹将被广泛传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英风摩日月,正气返山川”,工整而和谐。
  • 比喻:将李伯纪的伟大风范比作日月,体现其光辉与影响力。
  • 设问:通过“谁扶大厦颠”增加了情感的紧迫感,引起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伯纪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同时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德的珍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苍:象征广阔的天地,隐喻历史的无情。
  • 黎民:象征人民大众,体现诗人关心民生的情怀。
  • 大厦:象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英风:象征英雄的气节,表现出对李伯纪的尊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苍”意指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广阔的天地
    • C. 悠久的历史
  2. “痛为黎民惜”中的“黎民”指的是谁?

    • A. 皇室成员
    • B. 普通百姓
    • C. 文人雅士
  3. 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功勋与成就
    • C. 历史遗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张浚与杜甫同是关注民生的诗人,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张浚更多地聚焦于历史人物的功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伯纪与宋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