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快烧铜鼎欹胡床,边头实试蟹眼汤。竟陵谷帘定少味,唤取阿羽来说尝。
白话文翻译:
迅速点燃铜鼎,斜倚在胡床上,边上实际尝试着蟹眼汤。竟陵的谷帘泉定然少了些味道,唤来阿羽来一起品尝。
注释:
- 快烧铜鼎:迅速点燃铜制的鼎,指准备煮茶的器具。
- 欹胡床:斜倚在胡床上,形容悠闲的姿态。
- 蟹眼汤:形容水煮沸时冒出的小气泡,如同蟹眼。
- 竟陵谷帘:竟陵地区的谷帘泉,著名的泉水,用于煮茶。
- 阿羽: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茶友的名字。
典故解析:
- 竟陵谷帘:竟陵是古代地名,谷帘泉是竟陵地区著名的泉水,以其水质清澈、适合煮茶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煮茶品茶的情景,通过对煮茶过程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煮茶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诗中“快烧铜鼎欹胡床”一句,既表现了煮茶的迅速和悠闲的姿态,又通过“蟹眼汤”这一形象的比喻,传达了煮茶时的期待和兴奋。后两句“竟陵谷帘定少味,唤取阿羽来说尝”,则进一步强调了品茶的乐趣和与友人共享的美好时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快烧铜鼎欹胡床:迅速点燃铜制的鼎,斜倚在胡床上,形容悠闲的姿态。
- 边头实试蟹眼汤:在旁边实际尝试着蟹眼汤,形容煮茶时的细致观察。
- 竟陵谷帘定少味:竟陵的谷帘泉定然少了些味道,暗示对水质的要求。
- 唤取阿羽来说尝:唤来阿羽来一起品尝,强调品茶的社交性和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蟹眼汤”比喻水煮沸时冒出的小气泡,形象生动。
- 拟人:“唤取阿羽来说尝”中的“唤取”赋予了动作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通过煮茶、品茶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鼎:煮茶的器具,象征着茶文化的传统和精致。
- 胡床:悠闲的姿态,象征着生活的舒适和自在。
- 蟹眼汤:煮茶时的气泡,象征着煮茶的过程和期待。
- 竟陵谷帘:著名的泉水,象征着对水质的高要求和对茶文化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蟹眼汤”指的是什么? A. 蟹的眼睛 B. 煮沸的水 C. 蟹肉汤 D. 蟹壳 答案:B
-
“竟陵谷帘”是指什么? A. 一种茶叶 B. 一种泉水 C. 一种瓷器 D. 一种食物 答案:B
-
诗中的“阿羽”是谁? A. 作者的朋友 B. 作者的家人 C. 作者的茶友 D. 作者的仆人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羽《茶经》:详细介绍了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方法,是茶文化的经典之作。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品茶回忆往事,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吴则礼《清谷水煎茶》与陆羽《茶经》:两者都涉及茶文化,但吴则礼的诗更注重情感表达和生活的细节描绘,而陆羽的《茶经》则更侧重于茶的实用知识和文化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羽《茶经》
- 苏轼《东坡志林》
- 《中国茶文化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