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简狄周臣》

时间: 2024-09-19 21:39:32

帘卷秋风烛影红,少年公子倒金钟。

艳歌声入流云去,肯问西邻有病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卷秋风烛影红,少年公子倒金钟。 艳歌声入流云去,肯问西邻有病翁。

白话文翻译:

秋风卷起帘幕,烛光映出红影,年轻的公子倒酒如金钟倾泻。 美妙的歌声直入云霄,他是否愿意关心西邻那位病弱的老人呢?

注释:

  • 帘卷秋风:形容秋风轻轻吹动帘幕。
  • 烛影红:烛光映照下的红色影子。
  • 倒金钟:形容倒酒的动作,金钟比喻酒壶。
  • 艳歌:美妙的歌声。
  • 流云:比喻歌声高亢,直入云霄。
  • 肯问:是否愿意关心。
  • 西邻有病翁:西边邻居家有位生病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此诗通过描绘少年公子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享乐与社会责任的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夜晚,作者观察到一位少年公子在享受音乐与美酒的同时,思考其是否关心周围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发了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首句“帘卷秋风烛影红”以秋风和烛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第二句“少年公子倒金钟”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少年公子的豪放与不羁。后两句“艳歌声入流云去,肯问西邻有病翁”则通过对比,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在享受个人生活的同时,是否应该关心周围人的困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帘卷秋风”和“烛影红”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温馨,为后文的场景铺垫了背景。
  • 第二句“少年公子倒金钟”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公子的形象,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 第三句“艳歌声入流云去”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歌声的美妙与高亢。
  • 第四句“肯问西邻有病翁”则通过反问,引发读者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之间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倒金钟”比喻倒酒的动作,形象生动。
  • 夸张:“艳歌声入流云去”夸张地形容歌声的高亢。
  • 反问:“肯问西邻有病翁”通过反问,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场景,展现了少年公子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对比和反问,引发了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意象分析:

  • 帘卷秋风:营造秋夜的静谧与温馨。
  • 烛影红:增添了诗意的色彩,象征温暖与光明。
  • 倒金钟:形象地描绘了少年公子的豪放不羁。
  • 艳歌声入流云去:夸张地形容歌声的美妙与高亢。
  • 西邻有病翁:象征社会中需要关注和帮助的弱势群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倒金钟”比喻的是什么? A. 倒酒的动作 B. 倒水的动作 C. 倒茶的动作 D. 倒药的动作

  2. 诗中“艳歌声入流云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3. 诗中“肯问西邻有病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个人享乐 B. 社会责任 C. 秋夜美景 D. 音乐之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夜,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吴则礼《戏简狄周臣》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通过月夜的描写,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但吴诗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提供了对其诗歌风格和主题的深入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吴则礼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