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牛伏岭》
时间: 2025-01-26 01:1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牛伏岭高高且远,崎岖羊肠路百转。仲冬跋涉汗流浆,每叹时危历艰险。阴厓惨惨生悲风,极目四顾山巃嵸。人生能着几两屐,踪迹不异无根蓬。我家居山南,别业寄山北。群凶势纵横,往返苦行役。山中天气温如春,绝壁遥见梅花新。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
白话文翻译
牛伏岭高耸而遥远,山路崎岖如羊肠百转。仲冬时节跋涉,汗水如浆流淌,每每感叹时局危难,历经艰险。阴暗的山崖上悲风惨惨,极目四望,山峦叠嶂。人生能穿几双鞋,行踪不定如同无根的蓬草。我家在山南,别业在山北。群凶势力横行,往返于两地,苦于行役。山中的天气温暖如春,远远望见绝壁上的梅花新开。梅花年年见证春色,却不见多少行路人。
注释
- 牛伏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从诗中描述可推测为高山。
- 羊肠路:形容山路曲折狭窄。
- 仲冬:农历十一月,即冬季的第二个月。
- 汗流浆:形容汗水多如浆液。
- 阴厓:阴暗的山崖。
- 巃嵸:山势高耸的样子。
- 几两屐:屐,木鞋。几两屐比喻人生短暂。
- 无根蓬:比喻行踪不定,无固定居所。
- 群凶:指当时的恶势力或敌对势力。
- 行役:指因公务或战事而奔波。
- 绝壁:陡峭的山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舒頔(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其诗多反映时局动荡和个人遭遇。此诗可能创作于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因公务或避乱而跋涉于山岭之间。
创作背景:诗人在仲冬时节跋涉于牛伏岭,感叹时局艰险,人生无常,同时表达了对梅花年年盛开却不见行路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牛伏岭的高远和山路的崎岖,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艰辛和无奈。诗中“仲冬跋涉汗流浆”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跋涉的艰辛,而“阴厓惨惨生悲风”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以“人生能着几两屐”自问,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踪迹不异无根蓬”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感。最后,诗人以梅花年年盛开却不见行路人的景象,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牛伏岭高高且远:开篇即点明地点,牛伏岭高远,为全诗定下基调。
- 崎岖羊肠路百转:形容山路曲折狭窄,暗示跋涉的艰难。
- 仲冬跋涉汗流浆:具体描绘跋涉的艰辛,汗水如浆,形象生动。
- 每叹时危历艰险:表达对时局艰险的感叹。
- 阴厓惨惨生悲风:通过阴暗的山崖和悲风,渲染悲凉氛围。
- 极目四顾山巃嵸:极目远望,山峦叠嶂,景象壮阔。
- 人生能着几两屐:以屐喻人生,暗示人生的短暂。
- 踪迹不异无根蓬:比喻行踪不定,无固定居所。
- 我家居山南,别业寄山北:交代诗人的居住地和别业,为后文铺垫。
- 群凶势纵横,往返苦行役:表达因恶势力横行而奔波的苦楚。
- 山中天气温如春:山中气候温暖,与外界形成对比。
- 绝壁遥见梅花新:梅花新开,象征坚韧和希望。
- 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以梅花年年盛开却不见行路人,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羊肠路”比喻山路曲折狭窄,“无根蓬”比喻行踪不定。
- 拟人:如“阴厓惨惨生悲风”,将山崖和风拟人化,增强悲凉氛围。
- 对仗:如“牛伏岭高高且远,崎岖羊肠路百转”,对仗工整,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跋涉的艰辛和山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艰险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梅花年年盛开却不见行路人的深沉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伏岭:高远、艰险。
- 羊肠路:曲折、狭窄。
- 仲冬:寒冷、艰辛。
- 汗流浆:汗水多,跋涉艰辛。
- 阴厓:阴暗、悲凉。
- 悲风:悲凉、凄惨。
- 巃嵸:山势高耸。
- 几两屐:人生短暂。
- 无根蓬:行踪不定。
- 梅花:坚韧、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仲冬跋涉汗流浆”一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春天踏青 B. 仲冬跋涉 C. 夏日炎炎 D. 秋风萧瑟
-
“阴厓惨惨生悲风”中的“阴厓”指的是什么? A. 阴暗的山崖 B. 阴暗的河流 C. 阴暗的天空 D. 阴暗的森林
-
诗中“人生能着几两屐”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希望
答案:
- B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局艰险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舒頔《过牛伏岭》: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局艰险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份沉郁和悲壮。
- 王维《山居秋暝》与舒頔《过牛伏岭》: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而舒頔的诗则更多了一份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舒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舒頔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