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山千丈抵清漪,远树连云入望迷。有约去登江上阁,风烟都在曲楼西。
白话文翻译:
靠近的山峰高达千丈,直抵清澈的水波,远处的树木与云相连,让人望去感到迷茫。我们约定去登江上的阁楼,那里的风景和烟雾都在曲楼的西边。
注释:
- 近山:靠近的山峰。
- 千丈:形容山峰非常高。
- 清漪:清澈的水波。
- 远树:远处的树木。
- 连云:与云相连,形容树木高耸。
- 入望迷:望去感到迷茫,形容景色辽阔。
- 有约:有约定。
- 江上阁:江上的阁楼。
- 风烟:风景和烟雾。
- 曲楼:弯曲的楼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文书画均有很高成就,尤以书法和绘画最为著名。文徵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约定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友人间的约定。首句“近山千丈抵清漪”,通过“千丈”和“清漪”两个意象,展现了山的高耸和水波的清澈,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次句“远树连云入望迷”,以“连云”和“入望迷”进一步扩展了景色的辽阔和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后两句“有约去登江上阁,风烟都在曲楼西”,则通过“有约”和“风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约定和对美景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深厚。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徵明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近山千丈抵清漪”,通过“千丈”形容山的高大,“清漪”形容水波的清澈,形成了一种高耸与清澈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 次句“远树连云入望迷”,以“连云”形容树木的高耸,“入望迷”表达了景色的辽阔和深远,给人以迷茫和遐想的感觉。
- 后两句“有约去登江上阁,风烟都在曲楼西”,通过“有约”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约定,“风烟”则概括了景色的美丽和烟雾的朦胧,“曲楼西”指明了景色的具体方位,增强了诗歌的实景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千丈”比喻山的高大,“连云”比喻树木的高耸。
- 对仗:“近山”对“远树”,“千丈”对“连云”,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拟人:“入望迷”赋予景色以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迷茫和遐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约定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文徵明诗歌的清新自然和真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近山:高耸的山峰。
- 清漪:清澈的水波。
- 远树:高耸的树木。
- 连云:与云相连,形容树木高耸。
- 入望迷:景色的辽阔和深远。
- 风烟:风景和烟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近山千丈抵清漪”中的“千丈”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波 B. 山峰 C. 树木 D. 云彩
- 诗中“远树连云入望迷”中的“连云”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波 B. 山峰 C. 树木 D. 云彩
- 诗中“有约去登江上阁”中的“有约”指的是什么? A. 有约定 B. 有风景 C. 有烟雾 D. 有楼阁
- 诗中“风烟都在曲楼西”中的“风烟”指的是什么? A. 风景和烟雾 B. 风和云 C. 风和树 D. 烟和云
答案:1. B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寅《题画》:同样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展现了唐寅的清新自然风格。
- 祝允明《题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文徵明《题画》与唐寅《题画》:两者都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但文徵明的诗更加注重景色的辽阔和深远,而唐寅的诗则更加注重景色的细腻和生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全集》:收录了文徵明的诗文书画作品,是研究文徵明的重要资料。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明代多位诗人的作品,是了解明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