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钱饮光》

时间: 2025-04-27 09:17:22

蹀血生还万里天,土床树屋尚依然。

笺余《易象》研朱细,踏遍云山著屐便。

久矣泥涂书亥字,凄其衰白感丁年。

谁怜灵武麻鞋叟,老向空山拜杜鹃。

意思解释

赠钱饮光

作者: 潘耒 〔清代〕

原文展示:

蹀血生还万里天,土床树屋尚依然。
笺余易象研朱细,踏遍云山著屐便。
久矣泥涂书亥字,凄其衰白感丁年。
谁怜灵武麻鞋叟,老向空山拜杜鹃。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万里天涯中艰难生还,土床和树屋依旧如昔。
纸上余下的字迹朱红细腻,我已踏遍云山,穿上木屐。
已经很久没有在泥土上写字,感到白发苍苍,岁月如刀。
谁会怜惜这位灵武的麻鞋老人,孤独地在空山中拜杜鹃?

注释:

  • 蹀血: 踏着鲜血,形容经历了艰苦的战争或苦难。
  • 万里天: 指远离故土,旅途遥远。
  • 笺余: 纸上剩下的字迹。
  • 云山: 山与云的结合,指山高云低的地方。
  • 亥字: 指干支历中的亥年,象征时光的流逝。
  • 灵武: 地名,指今宁夏灵武市,诗人可能指自己出身的地方。
  • 麻鞋: 旧时百姓穿的鞋,象征贫穷和艰苦的生活。
  • 杜鹃: 鸟名,寓意孤独和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耒(约1640-1707),字子良,号霖泉,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职于朝廷。潘耒以其作品的深厚情感和细腻描写而闻名,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经历战争和社会动荡后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赠钱饮光》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感慨的诗作。诗中,潘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漫长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开篇的“蹀血生还万里天”便交代了经历过的艰难与苦痛,似乎在诉说着战乱带来的无奈与创伤。接下来的“土床树屋尚依然”,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尽管身在他乡,故土的印记依然鲜明。

“笺余易象研朱细”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书写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纸上字迹的细腻仿佛是对往昔岁月的珍藏。而“踏遍云山著屐便”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探索的精神。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感慨时光的流逝,白发苍苍的“凄其衰白感丁年”道出了对岁月无情的叹息。

最后一句“谁怜灵武麻鞋叟”,将自己与麻鞋老人结合,表达出对年老孤独的自嘲与无奈,也暗含了对社会冷漠的批评。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人情的思考,展现了潘耒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蹀血生还万里天: 描述了在艰难环境中生还的经历,显示了生存的不易。
  2. 土床树屋尚依然: 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尽管环境未变,却因心境变化而感慨万千。
  3. 笺余易象研朱细: 细腻的朱红字迹暗示了对文字的热爱与对过去的追忆。
  4. 踏遍云山著屐便: 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坚持。
  5. 久矣泥涂书亥字: 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6. 凄其衰白感丁年: 体现了对衰老与岁月的无奈。
  7. 谁怜灵武麻鞋叟: 自嘲与对社会冷漠的质问,表现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蹀血”比喻经历的艰辛。
  • 拟人: 描述对故乡的情感,使故乡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土床树屋”与“云山著屐”。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也对社会冷漠的思考,传达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生存的艰难与历史的沉重。
  • 土床与树屋: 象征着温暖的故乡与归属感。
  • 麻鞋: 代表贫困与艰苦的生活,反映作者的身份与处境。
  • 杜鹃: 象征孤独的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蹀血”指代什么?

    • A. 伤痛
    • B. 旅行
    • C. 战争
    • D. 归乡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 A. 怀念
    • B. 愤怒
    • C. 失望
    • D. 冷漠
  3. “谁怜灵武麻鞋叟”的含义是什么?

    • A. 对自己的自嘲
    • B. 对他人的指责
    • C. 对社会的赞美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潘耒的诗更注重个人的经历与思索,而李白则在阐述思乡情感时更为直接与感性。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潘耒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