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闻拟海立,今信有泉飞。
绝壁风霆斗,青霄烟雨霏。
光寒秋客袂,雪濑宕渔矶。
晚渡石桥去,真同雁荡归。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瀑布如同海水直立而下,如今亲眼目睹泉水飞流而下。
在陡峭的悬崖上,风和雷霆在斗争,青天之上烟雾和雨丝飘飞。
秋天的寒光照在游人袂上,雪白的水流冲击着渔船的礁石。
在傍晚渡过石桥,真像是归向雁荡山的游子。
注释:
- 拟海立:形容瀑布水势浩大,像海一样直立而下。
- 泉飞:指泉水奔涌而下。
- 绝壁:陡峭的山崖,形容瀑布的景观。
- 风霆斗:风和雷霆在此激烈相争,描绘自然的壮观。
- 青霄:青天,形容高远的天空。
- 烟雨霏:烟雾和细雨交织,形成朦胧的景象。
- 光寒:光线寒冷,形容秋日的清冷。
- 宕渔矶:指渔船停靠的礁石。
- 石桥:指通往渡口的桥。
- 雁荡:指雁荡山,著名的风景胜地,象征归故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大作,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的神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大作游历名山大川时,受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启发,表达了对山水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瀑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诗中“拟海立”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体验。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既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归属感的向往。
“绝壁风霆斗,青霄烟雨霏”二句则通过描写天气变化,表现了自然的多变和壮观,仿佛是自然界的力量在涌动。而“光寒秋客袂,雪濑宕渔矶”则通过描绘游人和渔船,折射出孤独与思乡之情,营造出一种清冷却又美丽的意境。
最后的“晚渡石桥去,真同雁荡归”更是将游子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游历后对归乡的深切思念,给全诗增添了一层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闻拟海立:作者曾听闻瀑布的壮观,如海水般直立而下。
- 今信有泉飞:如今亲眼所见,泉水真的飞流而下,感受到其真实的力量。
- 绝壁风霆斗:在陡峭的悬崖上,风与雷霆在激烈斗争,表现了自然的壮丽。
- 青霄烟雨霏:青天之上,烟雾和细雨飘洒,营造出朦胧的画面。
- 光寒秋客袂:秋日的光线寒冷,映照在游人的衣袂上,传达出孤寂之感。
- 雪濑宕渔矶:雪白的水流拍打着渔船的礁石,描绘出生动的自然场景。
- 晚渡石桥去:傍晚时分,渡过石桥,表达出归家的心情。
- 真同雁荡归:如同归向雁荡山,暗示着思乡之情的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拟海立”将瀑布比作海水,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仗:“风霆斗”和“青霄烟雨霏”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情感,如风和雷霆的斗争,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流露出游子的思乡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瀑布:象征着力量与美丽,代表自然的壮观。
- 青霄:象征着广阔与自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思念,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石桥:象征着归属与连接,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写了自然的壮观?
A. 光寒秋客袂
B. 曾闻拟海立
C. 晚渡石桥去 -
“青霄烟雨霏”中“霏”字的意思是?
A. 清晰
B. 细微
C. 暗淡 -
诗中提到的“雁荡”指的是?
A. 一种鸟类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对国家的思考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山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