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逢辰直阁迁新居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4:51:05

早向承明倦直庐,萧然林下十年书。

便名盘谷虽恶可,閒赋斜川岂不如。

山拥北窗凉雨后,月生南浦夜潮馀。

江湖必有从公者,风际挐音傥是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向承明倦直庐,萧然林下十年书。
便名盘谷虽恶可,閒赋斜川岂不如。
山拥北窗凉雨后,月生南浦夜潮馀。
江湖必有从公者,风际挐音傥是欤。

白话文翻译:

早在承明殿(指朝廷)就已经厌倦了这简陋的居所,
在这清幽的树林下,读书写字已经十年了。
即使名声在外的盘谷(指隐士的地方)再不好,
闲暇时赋诗歌于斜川,岂不是更令人愉悦?
雨后凉风送来北窗的清凉,
夜潮在南浦的月光下渐渐涌起。
江湖之间必然有志同道合的人,
风中传来的声音,或许就是他们的欢声笑语。

注释:

  • 承明:指北宋时期的一个朝廷殿堂,象征官场。
  • 倦直庐:厌倦了这简陋的居所。
  • 盘谷:常用来指代隐士的栖息地,代表一种清幽的生活。
  • 斜川:指倾斜的河流,形容自然景观。
  • 江湖:泛指社会或人际关系,常用于形容志同道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迁入新居之际,表达了对新居生活的期待与感慨,同时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次韵郑逢辰直阁迁新居 其一》是一首表现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作。开篇即以个人的生活状态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林间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萧然林下十年书”一句,传达出作者在自然中沉浸于书卷的安详与宁静,十年光阴的流逝似乎在此刻凝固。

其次,诗人在提到“便名盘谷虽恶可,閒赋斜川岂不如”时,展示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他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与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斜川”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诗人以此来表达对真正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雨后的凉意与月夜的美景,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通过“江湖必有从公者,风际挐音傥是欤”,诗人寄希望于未来能够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享受那份恬淡与乐趣。这种情感流露,反映了作者内心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状态,感情真挚,意境深远,体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向承明倦直庐: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承明殿是宫廷的象征,直庐指简陋的居所。
  2. 萧然林下十年书:十年在林中读书,体现出作者的宁静生活与对学问的追求。
  3. 便名盘谷虽恶可:即使隐士的名声不佳,但心中追求的生活更为重要。
  4. 閒赋斜川岂不如:在自然中吟诗作赋,感受到的快乐和自由是无可替代的。
  5. 山拥北窗凉雨后:描绘雨后清凉的自然环境,增添了生活的诗意。
  6. 月生南浦夜潮馀:夜晚的月亮与江潮交融,营造出静谧美好的画面。
  7. 江湖必有从公者: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期待与信心。
  8. 风际挐音傥是欤:风中传来的声音,可能是来自同道之人的呼唤,增添了人情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承明”比喻官场生活的压抑。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山拥北窗”和“月生南浦”。
  • 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内心的情感,形成了诗的独特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隐逸生活、对名利的超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期待,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林下:象征清幽、宁静的环境,代表诗人理想的隐逸生活。
  • 雨后、凉风:传达自然的生机与舒适,寓意心灵的清新与安宁。
  • 月、潮: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流动,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江湖:象征人际关系与志同道合的友谊,表达对社会联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彦端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承明”指代什么?

    • A) 诗的题目
    • B) 官场
    • C) 书本
    • D) 自然
  3. 诗句“山拥北窗凉雨后”中的“北窗”指的是什么?

    • A) 书房
    • B) 窗子
    • C) 自然景观
    • D) 官府

答案:

  1. B) 宋代
  2. B) 官场
  3. A) 书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篇,风格清新,情感深厚,展示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赵彦端的追求有相似之处,强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