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时间: 2025-01-11 12:4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调 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孤山雪夜淡妆人在罗浮,
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
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
湖上送别红蕉隐隐窗纱,
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
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重游感旧迷香小洞维舟,
题红老叶沉沟,濯锦寒花对酒。
六桥依旧,游人两鬓经秋。
晚步吟诗人老天涯,
闭门春在谁家?
破帽深衣瘦马。
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西湖灯寒夜雪孤篷,
山空晓雾疏钟,花暖春风瘦筇。
六桥香梦,景题留与吟翁。
白话文翻译
在孤山的雪夜,淡淡的妆容映衬着罗浮山,
黄昏时分,月光洒在西湖,翠袖轻盈地舞动。
倚着栏杆写诗,雪中树木苍老,山色孤寂。
湖面上送别,红蕉隐约透过窗纱,
朱帘映照着小小的人家,绿柳匆匆走马而过。
断桥西下,湖面烟雨愁煞花朵。
重游旧地,迷恋着香气,小洞维舟,
在红叶沉淀的沟边题写,洗净锦绣的寒花对饮。
六座桥依然,游人已在秋风中显得两鬓斑白。
傍晚漫步吟诗,老者游子天涯,
闭门春天在何处?
破帽深衣,骑着瘦马。
傍晚时分恰如一幅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起西湖寒夜灯下的孤篷,
山空荡漾,晓雾疏钟,花在春风中温暖着瘦筇。
六桥的香梦,留下景色给吟诗的翁。
注释
- 孤山:指的是景色优美的孤山,位于西湖边。
- 罗浮:罗浮山,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吟咏之地,象征着人们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翠袖:形容女子的衣袖,色彩鲜艳,轻盈舞动。
- 倚阑:指倚靠在栏杆上。
- 朱帘:红色的帘子,通常用于形容家庭温暖的气氛。
- 断桥:著名景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 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西湖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六桥:西湖的六座桥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夜,环境的萧瑟与孤独,激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雪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一个雪夜的西湖景色。整首诗以孤山为背景,描绘了黄昏时分月光洒落在湖面上的美妙场景,月色与雪景交融,形成了一幅优雅的画面。诗中“倚阑索句”揭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又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给读者。
诗中多次提到“六桥”,这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寄托。随着时间的流逝,游人虽然在桥上来来往往,但岁月的痕迹总是无法逃避,诗人通过“游人两鬓经秋”来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透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最后的“晚来堪画”更是将诗意引向新的高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山雪夜:描绘了雪夜的宁静,孤山的高耸与清冷。
- 淡妆人在罗浮: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雪夜中的淡雅,突出她的妆容与环境的和谐。
- 黄昏月上西湖:时间的转变,月光映照西湖,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翠袖翩翩起舞:女子的舞姿轻盈,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 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感知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人相结合,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将“雪中树老山孤”赋予了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怀旧展开,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与高洁。
- 雪夜:代表宁静与沉寂。
- 西湖:象征美丽与柔情。
- 红蕉、朱帘、绿柳:分别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的安逸及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桥”象征什么? A.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B. 自然风光
C. 历史遗迹
答案:A -
填空题:在孤山的雪夜,诗人描绘了( ),暗示了生活的孤独感。
-
判断题:诗中“倚阑索句”意在表达诗人与自然的隔阂。(对/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
推荐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