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八首 其五》
时间: 2025-04-28 05:5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日天晴半日阴,
幽篁深处昼沉沉。
野花缀壁无尘韵,
怪石悬崖有道心。
山影高低都著树,
溪声转折不离林。
耳闻山鸟钓舟语,
万绿围天无处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半天时晴半天时阴,幽静的竹林中显得格外昏暗。墙壁上开满了野花,散发着无尘的韵味;奇形怪状的石头和悬崖仿佛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山影高低起伏,树木随之变化,溪水的声响在林间蜿蜒而行。耳边传来山鸟的鸣叫和钓船的对话,四周被万绿环绕,让人难以寻觅出路。
注释:
- 天晴:天气晴朗。
- 阴:天气阴沉。
- 幽篁:幽静的竹林。
- 沉沉:形容昏暗、安静的样子。
- 缀壁:装饰墙壁,形容花朵点缀在墙上。
- 道心:哲理、道理的心境。
- 著树:映衬在树上。
- 转折:曲折变化。
- 耳闻:听到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物和隐含的哲理,反映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瑞玑,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与动荡。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
《西湖八首》系列诗作是张瑞玑在游览西湖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西湖美景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半日天晴半日阴”,即刻营造出一种变幻的氛围,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与诗人心境的沉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幽静的竹林,赋予其“昼沉沉”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思考与沉思。
“野花缀壁无尘韵”,让人联想到那种自然的纯净,花朵的点缀让景色更加生动。接下来的“怪石悬崖有道心”,则通过奇特的自然景物引申出哲理的思考,表明自然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启迪。
后半部分“耳闻山鸟钓舟语”,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诗句“万绿围天无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迷恋与感叹,似乎在说,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与自然的联系始终存在。
整首诗以清新典雅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热爱,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日天晴半日阴:描绘天气变化,反映自然的无常。
- 幽篁深处昼沉沉:竹林幽静,白天的暗淡,使人沉思。
- 野花缀壁无尘韵:花朵装点墙面,带来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怪石悬崖有道心:奇石悬崖中蕴含哲理,暗示自然之道。
- 山影高低都著树:山影随树木变化,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溪声转折不离林:溪水声响,蜿蜒而行,增添诗意的动感。
- 耳闻山鸟钓舟语:听到鸟鸣与钓舟的对话,表现人与自然的交流。
- 万绿围天无处寻:四周绿意盎然,令人迷失于自然的怀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晴天阴”,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溪声转折”,使自然更具生命感。
- 比喻:如“怪石悬崖有道心”,赋予自然物象以哲理。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幽静与隐逸的生活。
- 野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纯真。
- 怪石悬崖: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哲理的深邃。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山鸟:象征自由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日天晴半日阴”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 A. 一直晴朗
- B. 一直阴沉
- C. 有时晴有时阴
- D. 刮风
-
“耳闻山鸟钓舟语”中“山鸟”象征什么?
- A. 嘈杂
- B. 自由
- C. 危险
- D. 伤感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展现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张瑞玑的《西湖八首》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但张瑞玑更注重自然的哲理思考,而白居易则着重于人文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歌的艺术与哲理》
- 《诗词与自然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