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 丁亥葭月之望雨中泛舟西湖》
时间: 2025-01-25 18:0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月
丁亥葭月之望雨中泛舟西湖
作者: 熊盛元
层阴密布湖心,恨月镜难收,回波流雪。
倚舷风静,侵衣露冷,暗香谁撷?
塔边梅几树,罥旧梦三生愁未绝。
翠鸟唤逋客痴魂,飞向广寒宫阙。
应怜吊影孀娥,正玉板频敲,舞裙轻拽。
素蟾光外,残星数点,黛岑千叠。
昏灯飘细雨,任缥缈惊鸿天际灭。
画船泊鸥渚渔汀,凤筝弹彻。
白话文翻译:
湖心层层阴影密布,恨不得那明月的倒影难以收回,波光如雪般流动。
我倚着船舷,风静得令人沉醉,衣衫被露水侵袭,暗香不知是谁在采撷?
塔边几株梅花,缠绕着我未了的旧梦,三生的愁苦仍未解脱。
翠鸟在呼唤逋客的痴魂,飞向那广寒的宫阙。
应当怜惜那在空中孤影的嫦娥,正频频敲打着玉板,舞裙轻轻拽动。
明月的光辉之外,残星寥落,黛色的山峦千重叠。
昏黄的灯光随细雨飘荡,让那缥缈的惊鸿在天际消失。
画船停泊在鸥渚和渔汀,凤筝声声传来。
注释:
- 层阴密布:形容湖面阴云密布,带来阴沉的气氛。
- 恨月镜难收:感叹明月的倒影无法收回,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 暗香谁撷:暗香是指梅花的香气,谁在采撷,表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罥:缠绕,形容梦境的缠绵。
- 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象征孤独与美丽。
- 凤筝:古代一种乐器,这里用来描绘音乐的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盛元,现代诗人,擅长用古典诗词形式表达内心情感,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丁亥年,诗人泛舟于西湖,正值雨中,诗中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湖月》是一首充满抒情与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湖在雨中独特的魅力。层阴密布的湖面,恰如诗人内心的沉重与迷茫,月光的倒影难以收回,象征着难以把握的美好与遗憾。诗中的“倚舷风静,侵衣露冷”,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梅花的暗香与翠鸟的呼唤,似乎在唤起诗人对旧梦的追忆,三生的愁苦未解,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嫦娥的孤影和频敲的玉板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感,让人在诗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
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诗人似乎在游历湖畔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探索。最后的“画船泊鸥渚渔汀,凤筝弹彻”,将诗意引向了乐曲的终章,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阴密布湖心:描绘湖面上阴云笼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
- 恨月镜难收,回波流雪:表达对美好事物的遗憾,波光如雪流动,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倚舷风静,侵衣露冷:描述静谧的环境和浸湿衣服的凉意,传达诗人的孤独感。
- 暗香谁撷:引发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
- 塔边梅几树,罥旧梦三生愁未绝:梅花与旧梦的结合,表现了对过往的缠绵情感。
- 翠鸟唤逋客痴魂:翠鸟的呼唤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渴望。
- 飞向广寒宫阙:将嫦娥的孤独与高洁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 应怜吊影孀娥,正玉板频敲,舞裙轻拽:嫦娥的孤影与舞姿让人感受到一种悲美的情绪。
- 素蟾光外,残星数点,黛岑千叠:描绘夜空的寥落与山峦的重叠,增强了诗的意境。
- 昏灯飘细雨,任缥缈惊鸿天际灭:灯光与雨水交织,表现出一种无常与虚幻。
- 画船泊鸥渚渔汀,凤筝弹彻:结尾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音乐的悠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镜”比喻月光的倒影。
- 拟人:如“翠鸟唤逋客”,赋予翠鸟人性化的特点。
- 对仗:如“倚舷风静,侵衣露冷”,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往昔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云:象征忧愁与沉重的情感。
- 梅花:代表美好与坚贞,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 嫦娥:象征孤独与美丽,增添诗的神秘感。
- 翠鸟:象征自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细雨:象征柔情与无常,表现诗人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层阴密布湖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阳光明媚
- B. 阴云密布
- C. 烈风狂暴
-
“暗香谁撷”中的“暗香”指的是什么?
- A. 梅花的香气
- B. 雨水的气味
- C. 竹子的芳香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 B. 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月夜的美丽与孤独,但熊盛元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